从1Q84中的悖论看村上春树的存在哲学.DOCVIP

从1Q84中的悖论看村上春树的存在哲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1Q84中的悖论看村上春树的存在哲学

《1Q84》与村上春树的生存哲学 摘要:通过呈现主动与被动(“我”与世界)、生与死、“这里”与“非这里”这三组看似悖论的关系,村上春树以一种后现代的方式解构了一般意义上对立冲突的两级。解构的目的并非是将一切都置于混沌之中,相反,解构是为了让意义更澄明、更清晰。具体到《1Q84》这部小说,解构的作用一是在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二是在于打破思维的桎梏、揭示人的存在意义。亦即个人的存在,其重要性超越任何团体、制度、宗教信仰。而支撑人作为个体而存在下去的动力,是一种质朴、原始、简单的力量——爱。 Abstract: By presenting the relations of “initiation and passiveness (I and the world)”.”life and death” and” here and not here”, Murakamiharuki used a Post-modern way to deconstruct those three conflict. Instead of putting everything into chaotic state, deconstruction makes things clearer and translucent. Specific to the novel of 1Q84, the role of deconstruction is firstly to push forward the plot development, secondly to break the shackles of thinking and to open up the meaning of being. The existence of individual human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any organizations, institution or religious belief. The motivation to support individual human living on is love, which is the plainest, most original and simple power. 关键词:村上春树 1Q84 存在 悖论 “人获得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难道就是从一个牢笼里巧妙地逃出来,其实只是置身于另一个更大的牢笼?” ——《1Q84》BOOK1_P232 村上春树的《1Q84》是一部有着大众小说形式的严肃文学作品。这部以上世纪80年代为背景,同时涉及历史、宗教、暴力、女权主义等因素的小说也被认为是村上的集大成之作。其中出现的人物、讲述的故事也引发了阅读者关于体制与个人、善与恶、存在与毁灭等命题的思考。本文旨在通过对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1Q84》三卷本的文本解读,揭示并分析小说中存在的三组悖论。通过对悖论的解读,分析村上春树笔下的存在者与时间、与世界、与生死之间的关系。 一、文学中的悖论 悖论指的是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关于悖论的定义,我认同这种说法:“悖论,是一种深层思维方式,它看起来是荒唐、不可思议,却在根底里符合真理。美国学者克里安斯·布鲁克斯认为悖论是一种表面似乎矛盾而内含真理因素的表达方式,是与传统、狭义、固定的观点相悖的观点。它是一种‘新的理性’,是惟意志哲学和语言学变更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的体现。”[1]不仅是在逻辑学中有悖论,在哲学和文学中,悖论也常常出现。尤其是在文学中出现的时候,悖论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的逻辑现象,更是一种具有了美学概念的审美现象。 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随意性、自由性,有时会导致表达本身产生一种自相矛盾的结果。这种结果也许并不符合已知的逻辑,但是它却确确实实通过语言表达这一行为而存在。悖论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人类思维的矛盾性和语言本身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却又因祸得福,带来了文学创作的天马行空、无限可能。 (一)、文学本身就是“悖论”。 文学通过制造矛盾、违反常规、打破逻辑、使用文字游戏等手段创造出类似现实但又脱离现实的世界。现实中无法上演的情节在这里上演,空间可以重叠,时间的直线被拉扯成纠结的团块。写作者虚构了文字世界,却又渴望通过这种努力使得作品具备真实可感的性质,并且用一种非真实的力量去改善真实的世界。 以卡夫卡为例,在他的作品中,往往有大量违反常规的情节存在。最有名的如《变形记》里的格里高尔,完全是以一种极为唐突、怪诞的方式在故事中登场。就在一天早上,突如其来、毫无预兆地,他不仅在外形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而且更是丧失了人的发声能力和行动能力,以至于自己的父母和妹妹都认不出他(也抗拒着不愿意承认他)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