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孙攀博1毛武建1杨玉萍21江西中医药大学.DOC

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孙攀博1毛武建1杨玉萍21江西中医药大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孙攀博1毛武建1杨玉萍21江西中医药大学

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 孙攀博1 毛武建1 杨玉萍2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研究生 南昌330006;2江西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 关键词:慢性咳嗽;辨证分型论治;脏腑气血津液论治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慢性咳嗽[1]临床常表现为频繁剧烈的咳嗽,患者对外界刺激敏感,油烟味、冷空气刺激均易引发咳嗽。慢性咳嗽患者在呼吸内科专家门诊中比例占到了近10%,多数患者被简单的诊断为急慢性支气管炎,采用抗生素及止咳化痰治疗,疗效欠佳,咳嗽得不到有效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目前,西医治疗慢性咳嗽的流程主要为先采用诊断性检查,如胸部X线或CT排除胸腔肺部疾病、鼻窦X线CT检查排除慢性鼻炎或鼻窦炎、支气管激发试验排除哮喘、诱导痰检查排除嗜酸性支气管炎和24 h食管下端pH值检测排除胃食道反流等,通过病史及诊断性检查结果确定导致顽固咳嗽的病因。这样虽然对慢性咳嗽规范诊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诊治过程过度依赖诊断性检查,花费高,时间长,而各地区医疗条件参差不齐,一些检查在许多医院无法开展。中医药对慢性咳嗽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文献进行了综述。现报告如下: 1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自古就有“诸病易治,咳嗽难医”的说法,这是因为咳嗽病因众多,关乎五脏六腑,治疗也不仅局限于肺。《素问·咳论》早已指出,咳嗽初起可因肾、肝、脾、心、胃、中上焦起病,治疗应注重辨证,明确病因。近代基本遵循张景岳的辨证思路,主要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临床治疗首先辨外感与内伤。慢性咳嗽在祖国医学中无对应病名,一般称之为“久咳”或“顽咳”,该病病程久,病因多而复杂,若单纯从肺论治疗效并不理想。部分医家认为慢性咳嗽在中医中属“燥咳”范畴,治以清燥润肺滋阴之品,然疗效也不佳。洪广祥[2]认为慢性咳嗽病程长,可归属于内伤咳嗽范畴,但咳嗽病因病机复杂,仅以外感和内伤分类来界定咳嗽的全部症候是不够的。 2 中医治疗慢性咳嗽 2.1 辨证分型论治 晁恩祥[3]认为慢性咳嗽如咳嗽变异型哮喘和感冒后咳嗽长期不停者均有风咳之表现,如阵呛咳、突发急咳、咽痒等。这类咳嗽具有风症的特点,符合风性善行数变和风性挛急等理论。对于此类咳嗽,晁恩祥选择疏风宣肺止咳之法,用药多以麻黄、苏叶、苏子、荆芥、蝉蜕、五味子等为主。他还研发了治疗CVA及感冒后咳嗽的新药-苏黄止咳胶囊,Ⅱ期临床试验试验组临床显效率为47.7%,总有效率达8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Ⅲ期临床研究中纳入了840例咳嗽患者,咳嗽变异性哮喘和感冒后咳嗽患者各420例,Ⅲ期临床试验试验组临床显效率达61.2%,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洪广祥[4]认为慢性咳嗽病因病机复杂,临床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起病不仅涉及呼吸系统,还涉及鼻、咽喉及消化系统。洪老认为气机失调是慢性咳嗽发生的重要因素,主要与肺、胃、肝三者气机失调相关。三脏气机失调可由外感六淫,情志等因素诱发。他通过多年的探究,结合现代医学的病因分析,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将慢性咳嗽分为痰滞咽喉证、胃逆侮肺证、寒邪客肺证和湿热郁肺证。洪老认为因鼻咽部疾病出现鼻后、咽喉分泌物增多而导致的咳嗽可归属为痰滞咽喉证,这类咳嗽主要见发作性持续性咳嗽、咽痒和咽部异物梗阻感,治当以调气机,利咽窍,止咳。自拟经验方清咽利窍汤:荆芥、薄荷、桔梗、木蝴蝶、牛蒡子、苏叶、桃仁、百部、射干、辛夷花、苍耳子、生甘草。洪老将胃食管反流病导致的咳嗽归属为胃逆侮肺证,这类咳嗽主要与进食相关,临床可见胃食管反流疾病相关表现。治以和胃降逆,调畅气机,主方为旋覆代赭汤。寒邪客肺证类似咳嗽变异型哮喘而致的慢性咳嗽,此类患者多为气阳不足体质,卫外功能下降,易受外感和外界因素刺激而致咳嗽,遇寒冷或刺激性气味多诱发加重咳嗽,治疗应坚持标本同治。治以温肺散寒,宣肺止咳。用经验方温肺煎:生麻黄、细辛、生姜、紫菀、款冬花、矮地茶、天浆壳。待病情基本缓解可服用补中益气汤以提高免疫力,减少发作。确诊为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者,临床多为湿热郁肺证,多见咳嗽伴少许粘痰,可有胸闷,咽喉呼吸道作痒,易见口粘腻,大便软或不爽,舌苔黄白厚腻,治以清湿热,宣肺气为主。吴银根等[5]治疗初诊慢性咳嗽主要以痰为辨治要点,笔者认为水饮聚而为痰,主要以燥湿化痰为法,选药多用化痰健脾燥湿之品。如见黄痰、绿痰则选用蒲公英、黄芩、鱼腥草、栀子、紫草、水牛角等清热药。他认为慢性咳嗽久咳久病易致机体邪实正虚,在祛邪的过程中应注重扶益正气,无痰者补肺肾之阴,有痰者补肺脾之气,使水饮不聚为痰。临症时应重视患者舌脉,面色。面色淡白无华者应注重补益脾气,面色泛红虚热者应重视养肺阴;病久气短者应重视补肾阳、肾气。他认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