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_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科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_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目录01定义02外渗的主要原因03外渗的分级04药液外渗的分类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05定义渗出: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外渗: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文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是0.1%-6%我国医疗事故分级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外渗的主要原因AMETAMETAMETAMET药物的因素血管的因素业务水平因素其他原因外渗的主要原因1、药物的因素:药物的PH值(正常值7.35-7.45)、渗透压(280-310mmol/l)、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局部与药物接触时间长。2、血管的因素:小儿血管壁薄,血管腔细小,比成人更容易收到药物的化学刺激;血管部位过于表浅;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畸形。PH值对静脉的影响APH4.5: 100诱发严重静脉炎兔子耳朵固定6小时观察BPH5.9:50诱发中度静脉炎CPH6.3:20诱发轻度静脉炎DPH6.5,增加输液时间,没有发生静脉炎渗透压对静脉的损伤危险性分为01高度危险>600mosm/L02中度危险400-600mosm/L03轻度危险<400mosm/L04研究证明>600mosm/L24h内出现化学性静脉炎常用药物渗透压030401TPN 1400甘露醇1098025%碳酸氢钠119050% 葡萄糖 2526外渗的主要原因3、业务水平因素:穿刺不当、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针头固定不牢、责任心不强,巡视不到位、不能正确判断外渗与否,造成药液漏出至血管外或者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4、其他原因:如自身水肿、输液量大,病人不合作、血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外渗的分级级别临床标准0没有症状1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小于2.5cm,皮肤发凉,伴或不伴有疼痛2.5cm,皮肤发凉,伴或不伴有疼痛。2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在2.5-15cm之间,皮肤发凉,伴或不伴有疼痛。3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小直径在大于15cm,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4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斑、肿胀,水肿范围最小直径大于15cm,呈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中到重度的疼痛,可为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发疱剂、刺激性的液体渗出。丙球外渗LOREM IPSUM DOLOR营养液外渗药液外渗的分类1、血管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钾、10%氯化钠等2、血管活性药:多为血管收缩剂,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3、高渗性药物:10%氯化钠、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碳酸氢钠、复方氨基酸等。多巴胺外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1、穿刺过程中要保证针尖斜面完全刺入血管内,会血通畅,严禁反复穿刺,避免针头与血管形成不适宜的角度,导致针面紧贴血管壁,机械摩擦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充血、水肿造成药物渗出。2、穿刺成功前尽量应用等渗溶液,如5%葡萄糖行穿刺,待穿刺成功固定好后,再输入刺激性药液。输液结束时先静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0ml再拔针,以减少药物在局部滞留时间。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3、拔针时要完全关闭输液器开关,拔出针头后不要只按压皮肤穿刺点,而一定要按压到血管穿刺点以免药液沿血管壁针道外渗到皮下。4、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条通路输注刺激性药物。5、输注刺激性药物应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6、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应选用上肢静脉,因为上肢静脉管径粗,走向直,且远离关节部位,回流通畅,弹性好易固定又便于观察。下肢静脉不宜作为注射刺激性药物的静脉通道。7、合理把握用药剂量与浓度,浓度过高时会提高引发静脉炎和外渗的发生率。8、强化护理责任加强护患沟通,严格床前交接班制度,一旦发现有外渗倾向,应立即停止输液。药物外渗的处理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外,须立即停止输注药液,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后用干棉签按压3分钟左右。根据药物的特性给予冷敷、热敷、药物湿敷、土豆片外敷、中药外敷、物理治疗等处理。小水泡的处理:对多发性小水泡注意保持水泡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每天用碘伏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后贴水胶体敷料,让水泡自然吸收。大水泡的处理(直径1cm以上)伤口消毒;针头在水泡的边缘刺破水泡;无菌纱布覆盖,吸干渗液;贴水胶体敷料。大水泡处理溃疡形成的处理:生理盐水清洁伤口;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敷料;抬高患肢;禁止在患侧肢体静脉注射,患处勿受压;必要时手术治疗。外科处理:如果药物渗漏范围较大、患者有严重疼痛或者渗出发生1-3周后病变部位无愈合倾向,则有必要行清创、植皮等治疗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