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家的文化遗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亚洲国家的文化遗产

柬埔寨的文化遗产 自然地理 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和东南部同越南接壤,北部与老挝交界,西部和西北部与泰国毗邻,西南濒临暹罗湾,属热带季风气候。 水资源丰富,湄公河流经这里,境内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天然淡水渔场,素有“鱼湖”之称。 人口和宗教 人口1340万,高棉族为主体民族,占人口总数80%。 佛教为国教,95%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占族信奉伊斯兰教,少数城市居民信奉天主教。 资源与经济 柬埔寨是传统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属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简史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柬埔寨人由中国云南逐步迁徙至今日柬埔寨、越南一带建立国家,历经扶南、真腊、吴哥等时期。 9~14世纪吴哥王朝为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 1863年沦为法国保护国。1940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法国重新占领。 1953年独立 20世纪70年代开始,柬经历了长期的战乱。 1993年在国际社会的斡旋和监督下,柬举行大选,恢复了君主立宪制。 柬埔寨的文化遗产 吴哥古迹 吴哥古迹位于柬埔寨北部暹粒省境内,距首都金边约240公里,是柬埔寨民族的象征。 主要包括吴哥王城(大吴哥)和吴哥窟(小吴哥)。公元9至15世纪时,曾是柬埔寨的王都,最盛时人口达数十万。吴哥王朝鼎盛时期,吴哥地区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 ,是工业革命前全球最大的城市。 吴哥古迹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作为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代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整个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吴哥文明—— 吴哥王朝于9世纪到15世纪数百年间,在政教合一的“神王思想”之下建造了吴哥城、吴哥窟与周围寺庙群。 9世纪初,高棉国王阇耶跋摩二世一统柬埔寨地区,宣布自爪哇独立,将首都建立于洞里萨湖北。阇耶跋摩二世自封为“宇宙之王”,笃信婆罗门教,崇拜湿婆神,为吴哥王朝奠定宗教意识基础。而阇耶跋摩二世政教合一的“神王思想”,在吴哥王朝传续百年。 吴哥地区最主要的寺庙建筑吴哥窟,由苏利耶跋摩二世于1113年至1150年间建造。吴哥窟是一座献给毗湿奴神的须弥山寺,也是当时的国寺。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的记载 1296年,周达观奉命随元史昭喻真腊,回国后撰写《真腊风土记》,记录了吴哥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刻,更重要的是记载了从中国去往真腊的路线。 12世纪末,阇耶跋摩七世击退占婆人,国家中兴,在吴哥窟北方3公里处重建吴哥城。 13世纪中开始,吴哥王朝国力渐渐衰退 1431年暹罗占领吴哥地区,摧毁许多建筑和灌溉设施。王室被迫搬离吴哥,整个地区除了做为佛教圣地之用的吴哥窟外,几乎完全荒废。 文明衰落的原因分析 战争 国教的转变 公共设施管理的疏失 气候变化 吴哥古迹(Angkor Wat )1992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吴哥古迹是东南亚主要的考古学遗址之一。占地面积四百多平方公里,包括林地,吴哥古迹遗址公园。这个公园有公元九世纪到十五世纪高棉王国各个首都的辉煌遗迹,包括著名的吴哥寺,以及坐落在大吴哥城的以无数雕塑而著称的巴戎寺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这一遗址及其周边已经制定了一个广泛的保护计划。 吴哥窟简介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原意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中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 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 吴哥窟的历史 兴建: 12世纪时,高棉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因其信奉毗湿奴,于是兴建了这座国庙,名之为“毗湿奴神殿”。 神王信仰对吴哥窟建筑的影响 印度教的基本教义就是以善恶报应为基础的生死轮回,只有切断死亡才能解脱轮回,方法便是沐神之恩,与神合为一体。所以国王以半神人自居,将自己设计为寺庙中供奉的毗湿奴的化身。 关于吴哥窟应当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皇陵的推断 理由如下: 一、吴哥窟正门朝西,面向日暮; 二、画廊浮雕反时针方向排列,这是印度教葬礼时在墓地巡行的方向; 三、吴哥窟画廊中阇耶跋摩二世与毗湿奴神相貌相似,暗含日后升天成毗湿奴长驻毗湿奴神殿之意。 吴哥寺在十四世纪中叶成为大乘佛教寺,因十三世纪时高棉国王阇耶跋摩七世奉大乘佛教为国教。(史料: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1330年-1339年间曾游历吴哥,他称吴哥窟为“桑香佛舍”) 十五世纪初叶暹罗入侵吴哥,高棉迁都金边,吴哥窟被遗弃。有当地的佛教徒在庙旁边搭盖屋寮居住,以便到庙宇中朝拜,但吴哥遗迹多不为世人所知。吴哥寺变为小乘佛寺,延续至今。 1861年1月,法国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