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精神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文化精神课件

第一章 儒家文化精神;第一节 先秦儒学及其基本精神; 复习要点;二、先秦儒学大师; 4、在鲁从政:五十至五十五岁时是政治上的得意期。中都宰、司寇、诛少正卯、夹谷之会、隳三都。孔子去鲁。 5、周游列国:55岁到68岁。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匡人之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见南子。桓魋杀孔。陈蔡乏粮。弦歌于室。冉求离师。前484年回国。;;(二)孟子的生平行事;(三)荀子的生平行事;复习要点;第二节、孔、孟、荀的基本价值理念; “子路曰:‘卫君待子以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历史上的事例:曹操与汉献帝;清朝末年清宣统(溥仪)皇帝被逐出紫禁城与王国维的自沉。 ; 孔子的正名与反僭越思想:正名说的八字纲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孔子如何对待周礼:“权”与“直”。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述而》) 孔子认为“直”是美好的品德,不直即“枉”,即奸诈不诚实,为他所鄙夷。但“直”又是相对的,应当区别对待。如:他说:“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醢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公冶长》微生高的行为在孔子看来就是不直的。但孔子有时又将不诚实称做“直”。如: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子路》)这里的不诚实符合周礼的亲亲原则,因而也是直的。; 孔子的高足颜回死时,孔子哭得很厉害(“天丧予!天丧予!”《先进》)。颜回家贫,有棺无椁,颜回之父颜路请求孔子将他所乘之车卖掉给颜回买椁。孔子回答说:“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先进》)孔子的学生要求厚葬,孔子也反对。他说:“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进》因为颜回的身份不宜厚葬,厚葬违礼。不能感情用事而作出违礼之事。;3、礼乐与中庸 孔子很重视礼乐,把礼乐作为调节社会矛盾、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所谓“中庸”,又称“中和”,中庸即折中调和。中庸是礼之所用恰到好处。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 中庸之道是方法论和处理问题的尺度,孔子主张执两用中,强调过犹不及。作为道德观念,它又具有统帅诸德的作用。 所谓执两用中,就是执中道而用之。孔子承认事物存在着矛盾,他把矛盾的双方称为“两端”或“异端”。他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苏格拉底的精神接生术;复习要点;正名与反僭越:八字正名纲领。 中庸之道:中庸即不偏不倚,本意不是调和和掩盖矛盾,而是要求无过之无不及,适度合度,是处理关系及确立相应道德人性的哲学法则、基本依据。 执两用中: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三)孔子“仁”的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四)孔子的思想方法和教育方法; 2、孔子把《诗》《书》《礼》《乐》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论语》又载:陈亢问于伯鱼(伯鱼即鲤)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季氏》;(五) 孔子学说的历史命运;二、孟子的基本价值取向; 2、“制民之产”,以保护小农经济:“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梁惠王上》 3、小

文档评论(0)

dajia1q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