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疱性类天疱疮ppt课件
50%~85%的瘢痕性类天疱疮患者出现眼部损害; 单纯性的眼部损害为眼天疱疮; 眼部早期损害呈持续性的单纯性结合膜炎,以后可有小水疱出现,但少见; 反复发作后发生睑--球粘连,以致睑内翻、倒睫及角膜受损。 20%~50%的患者出现皮肤损害;面部、头部常被累及,胸部、腹部、腋下、四肢屈侧也常出现; 损害为红斑或在正常的黏膜上出现水疱,疱破后形成溃疡和结痂。 其他部位:咽、气管、尿道、阴部和肛门等处黏膜偶有受累,而形成局部的纤维粘连,也可发生食管狭窄而吞咽困难,呼吸不畅。 诊断 多窍性黏膜损害,口腔多见 牙龈的剥脱性或红斑性损害或口腔内水疱或溃疡面,尼氏征阴性加以考虑; 若出现软腭、腭垂、舌腭弓和咽腭弓等处的瘢痕粘连或畸形,眼的病损尤其是睑球粘连均有助于诊断。 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上皮下疱,无棘层松解。 免疫检查 1、免疫荧光直接法 2、免疫荧光间接法 鉴别诊断 与寻常型、大疱性类天疱疮鉴别 多形性红斑 白塞病 糜烂型扁平苔藓 治疗 局部治疗 全身治疗 大疱性类天疱疮 概述 是类天疱疮中的另一种类型,也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的皮肤黏膜病,多见于老年人,无性别、种族因素。 临床特点:皮肤上的张力性水疱,不累及周围的皮肤,疱破后形成大面积的创面;大约10~20%的患者出现黏膜损害,位于口腔黏膜的水疱较小。 是最早出现病损的部位 好发于易受磨擦处如腭、颊、龈、咽旁及翼下颌韧带处 疼痛明显 口腔基本损害 为圆形大疱,疱壁松弛且薄而易破,疱破后留下鲜红糜烂面;若将残留疱壁撕去,常连同邻近外观正常的黏膜一并撕去;用探针沿疱边缘可轻易插入上皮内侧较深部位(尼氏征阳性) 部位:先躯干后四肢,任何部位可出现; 皮肤基本病损也为壁薄易破的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 在外观正常的皮肤上轻轻摩擦,易形成水疱或表皮脱落 病损难以自愈 全身反应可轻可重,皮肤可有自发痛或瘙痒。 其他部位黏膜:鼻腔、眼、外生殖器、肛门等处黏膜均可发生与口腔黏膜相同的病损,往往不易恢复。 口腔与寻常型相同,只在唇红缘常有显著的增殖 其他部位黏膜:鼻腔、阴唇、龟头处可发生同样损害。 cicatrical pemphigoid 皮肤:发生于口腔黏膜损害前或后,常见于腋窝、脐部和肛门周围等皱折部位,疱破后基部发生乳头状增殖;损害成群出现,可融合,范围大小不定,易继发感染。 落叶型天疱疮 口腔:该型口腔黏膜完全正常或微有红肿,若有糜烂常不严重 皮肤:为松弛的大疱,疱破后有黄褐色鳞痂,边缘跷起呈叶状,类似剥脱性皮炎。 落叶型天疱疮 红斑型天疱疮 口腔黏膜损害较少见 皮肤:在面部有对称的红斑及鳞屑痂,像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损害 全身情况良好 诊断 临床损害的特征 细胞学检查 活体组织检查 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在临床、病理及细胞学诊断均有困难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经典的方法是直接免疫荧光法。 直接法能定位显示棘细胞层间的抗细胞粘接物质的抗体 血清抗体物质的检测:经典的方法是免疫荧光间接法。 一般抗体效价为1:50时即有意义。用此法可鉴别天疱疮的寻常型和落叶型。 组织抗体早期阳性率高 血清抗体与病情相关 血清抗体与复发相关 血清抗体与底物相关 鉴别诊断 多形性红斑(?) 剥脱性龈炎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治疗 全身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 用药原则 早期,合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注意全身支持治疗,防治继发感染 出现广泛活跃的病损应及时转入皮肤科治疗。 瘢痕性类天疱疮 又称良性黏膜类天疱疮:是类天疱疮中较常见的一型。 与寻常型天疱疮不同的是,该病无种族差异性。 以水疱为主要表现,好发于口腔、结合膜等体窍黏膜,又称类天疱疮。 病程慢; 严重的眼部损害可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 该病女性是男性的2倍,中年或中年以上较多见,死亡者少见。 病因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依据? 用免疫荧光直接法检测患者的组织,有约20%~40%可查见抗基底膜区抗体,主要是IgG 用间接荧光又未查到血清抗体 采用免疫印记技术,可发现其靶抗原与大庖性类天疱疮相类似。 免疫电镜研究显示:其抗原位于基底角化细胞外半桥粒下方;但瘢痕类天疱疮抗原的性质、结构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瘢痕类天疱疮大疱形成的机制目前认为与大疱性类天疱疮近似。 病理 上皮完整,上皮与结缔组织之间有水疱或裂隙,故为上皮下疱,无棘层松解。结缔组织表面平滑,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见有扩张的血管。 免疫荧光直接法检测,可见基底膜区有一连续的细长的荧光带。 临床表现 90%出现于牙龈,30%出现在硬腭,25%出现在颊部的损害。 牙龈是最早出现体征,最典型的损害是剥脱性龈炎样的损害:弥漫性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尼氏征阴性 疱膜较厚但在口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试论欧阳通楷书中的继承与创新.docx
- Call of Silence-钢琴谱 原调简谱 高清正版完整版双手简谱.pdf
- 茶叶行业调研报告.docx VIP
- 运输无人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pdf VIP
- 《碳足迹减量培训》课件.ppt VIP
- (高清版)B-T 10095.1-2022 圆柱齿轮 ISO齿面公差分级制 第1部分: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pdf VIP
- BOS-6000软件使用培训.中文版.pdf
- RENLE雷诺尔SSD1系列电机软起动器说明书.pdf
- (高清版)B-T 10095.2-2023 圆柱齿轮 ISO齿面公差分级制 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pdf VIP
- 日立中央空调SET-FREE V+系列202202.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