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加环素在ICU重症》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替加环素在ICU重症》ppt课件

替加环素是第一个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 甘氨酰环素是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半合成衍生物,与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相比,此类抗生素在D环的第9位置上接了一个甘氨酰氨基 此种修饰既可维持四环素类的抗菌作用,又能对抗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机制 * 众所周知,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致病菌必然会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而替加环素独特的结构特点的赋予了该药物独特的微生物学特性,使其不受四环素类两大耐药机制-核糖体保护和外排泵机制的影响 核糖体保护机制:替加环素与核糖体的结合位点不同,结合方式独特,与核糖体具有很高的结合力 外排泵机制:外排泵无法识别替加环素,不会将其泵出 * 替加环素的稳定状态分布容积约为500-700升(7至9 L/kg),且其分布范围要超过血浆的分布容积,可广泛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替加环素在腹腔组织的药物浓度较高 根据临床研究观察(0.1至1.0 μg/mL),替加环素的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71%至89% * 泰阁不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且肝肾好 泰阁肝肾双通道排泄,安全性好 肾功能不全及血液透析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轻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 替加环素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并具有中至长时间的PAE,PAE是指抗生素或抗菌药作用于细菌一定时间并停止接触后,其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仍可持续一段时间,此时间(h)即为PAE 评估替加环素PK/PD的主要参数为AUC/MIC * 泰阁抗菌谱广 数据显示:除外铜绿假单胞菌,泰阁能广谱覆盖各种G+菌(包括MRSA、VRE)、G-菌(包括产ESBL细菌、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厌氧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涵盖碳青霉烯和糖肽类不能覆盖的致病菌 * 导致腹腔感染的常见常见G+菌(包括MRSA、MSSA、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泰阁的敏感率均高达100% * 2008年在亚洲8个国家28个医疗中心收集5759株临床菌株,使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和CLSI折点测定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替加环素敏感性采用美国FDA批准的折点测定 * 替加环素:甘氨酰环类的新型抗菌药物 在D环9 位上增加甘氨酰胺基 替加环素 :第一个甘氨酰环类抗菌药物 增强了体外抗菌活性和抗菌谱(G+/G-/非典型病原体/厌氧菌) 避免了四环素类的耐药机制 1、产品说明书。 2、Zhanel et al.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06;4(1):9-25. 替加环素: 有效对抗四环素类两大耐药机制 替加环素通过与核糖体30S 亚单位结合、阻止氨酰化tRNA分子进入核糖体A 位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替加环素有效对抗四环素类两大耐药机制-核糖体保护和外排泵机制 核糖体保护机制 外排泵机制 外排泵无法识别替加环素,不会将其泵出 排出蛋白无法识别或是排出蛋白诱导不足 结合位点不同,结合方式独特 具有很高的结合力 替加环素药代动力学特性—分布 替加环素的稳定状态分布容积约为500-700升(7至9 L/kg),且其分布范围要超过血浆的分布容积,可广泛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 根据临床研究观察(0.1至1.0 μg/mL),替加环素的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71%至89% 1.泽坦?(注射用替加环素)产品说明书 3.Peterson LR et al.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8;32 Suppl 4:S215-222. 组织/组织液 穿透率 组织vs.血清 AUC24比值 部位/组织 AUC0-12比值 组织/血清 胆囊a 38倍 23/14 — 结肠a 2.3倍 2.6/1.8 — 皮肤水疱液b 比血浆低26% — 1.6/2.18 肺泡细胞b 78倍 — 134/1.73 上皮细胞衬液b 比血浆高32% — 2.28/1.73 肺组织a 8.6倍 2.0/2.0 — 滑液b 0.58倍 0.3/0.3 — 骨a 0.35倍 0.4/0.3 — 患者手术前接受单剂100mg静脉滴注;多剂替加环素用药数据并未评估 健康人体接受首剂100mg静脉滴注,随后每12小时接受50mg替加环素静脉滴注 替加环素PK/PD特性良好,快速达到峰值 首剂给予替加环素100mg,随后每12小时给予50mg,研究显示:约1小时后达到血药峰浓度1-3 替加环素的药代动力学良好 Cmax=0.87μg/mL AUC0-24h=4.7μg·h/mL Cmin=0.13μg/mL t1/2=42.4h 给药后时间(h) 替加环素安全性良好 约有59%通过胆汁/粪便排泄消除 33%经尿液排泄 8%经其他途径排泄 肾脏安全性好:肾功能不全及血液透析患者 无需调整剂量 肝脏安全性好:轻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无需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