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灣農業發展與面臨之情勢 報告人:蔡勝佳博士 簡 報 大 綱 壹、農業發展的演變 貳、台灣農業面臨之情勢 參、經營規模體制 肆、高科技精緻農業發展,提升農業品牌競爭優勢 伍、確保安全農產品,維護永續的生態與供應 陸、改革農地,開創農村再生 柒、提升農民及農業組織能力,保障農民福祉 捌、結語 壹、農業發展的演變 壹、農業發展的演變 壹、農業發展的演變 壹、農業發展的演變 貳、台灣農業面臨之情勢 台灣地處亞熱帶,適耕地僅83萬公頃,平均每戶經營規模1.1公頃,生長成本偏高。 農業從業人口54萬人,農家每戶所得88萬元,為非農家所得之79%,農業G.D.P. 1.5%,如加計農業二、三級產業可達11%。 糧食自給率32%,糧食供應安全充滿不定性。稻米消費48公斤/年/人。 產業結構快速改變,農業科技不斷創新,農業轉型升級需及時調整,方有競爭力。 環境生態,日受重視,重現農村三生功能。 農村穩健之發展、國內生產為核心的規劃。 參、經營規模體制 肆、高科技精緻農業發展,提升農業品牌競爭優勢 農業科技發展目標以選育優良品種,建立量產體系,開發貯運技術,品質安全檢測為主,下列數例可說明之: 一、 蝴蝶蘭-以優勢技術從事品種選育→組織培養→種苗生產→溫室環控→長程海運及控管種原,使台灣成為輸出大國。 二、開發農業精品與整合行銷 經典好米評選,優良安全台灣茗茶,農村美酒(如草莓淡酒、狂野梅子酒、初霧燒酌),金鑽水產選拔,農漁會百大精品展。 三、結合網際網路,規劃建置農業遠距診斷諮詢服務系統。 四、 設置蔬果、水果、花卉專區,建立優質農產品供應鏈。設置農業生技產業聚落(屏東農業科技園區,台南蘭花科技園區,觀賞魚及水產種苗研發產銷暨物流中心) 五、遠洋漁撈技術與產量多列世界前茅,另以人工繁殖方式供應業者70餘種養殖魚苗。 六、畜牧產業朝向資本與技術密集的企業化經營。 七、布局全球行銷,參加國際食品展,推出形象廣告,拓展產品通路。 伍、確保安全農產品,維護永續的生態與供應 一、推動吉園圃、C.A.S.,產銷履歷認證 至2012年吉園圃產銷班1,950班 C.A.S.產品6,540多項 通過產銷履歷驗證有1,174個產銷班或農場, 生產144種農產品。 陸、改革農地,開創農村再生 一、農地分級分區管理,擴大農業經營發展區。 二、農村再生-以農村居民為核心,兼顧產業,環境、社會與文化發展,整建社區,將生產及生活空間加以整合、規劃及管理,提升鄉村環境與景觀品質,活化農村社區。 三、推展農業體驗慢遊-結合在 地產業文化,地方特色料理, 特殊農產業,協助農漁民經 營休閒農業,增加農民收益, 改善農村環境。建立農村易 遊網,農旅玩家APP ,農業 伴手禮,田媽媽料理班。 柒、提升農民及農業組織能力,保障農民福祉 一、台灣有302家農會,40家漁會及17家農田水利會,提供230萬農漁民會員有關推廣生產資材供銷,農產品運銷,農民健康保險,信用業務及農田灌溉、排水等服務工作。 二、完整農業金融服務體系-全國農業金庫及302家農漁會信用部、 1,158處營業據點,提供農漁民所需低利資金,配合農業信用保證業務,協助農漁民順利取得經營及生活所需資金。 三、 照顧高齡者及農民子女 每月發放7,000元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每年 73萬農漁民受益,2011年已核發約500億元。 農漁民子女就學獎學金-每年發放27萬人次。 降低農業天然災害救助門檻及提高救助金額。 漁船保險、海難救助等… 公糧收購及辦理濕穀收購。 辦理農村生活及健康照護。 一、農業是多功能產業: 二、兩岸農業發展處於不同階段,在生產、加工及銷售各環節存在顯著的互補性,促進兩岸農產品交流合作以及擴大貿易,充分發展兩岸各自農業競爭力優勢,成為兩岸農業共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著眼長遠、實現共贏的理想途徑。 三、農業的基本精神: 一、傳統農業透過化肥、農藥、農機、雜交育種、水利等工業產品投入及金融服務,發展為現代農業,再透過資訊、生技、設計、整合等其他服務業的投入,發展為知識農業。 (經驗的應用) (科學的應用) (知識的應用) 化肥、農藥、農機、雜交育種、水利及金融服務 資訊、生技、設計、整合 二、專業農民增加及年輕化趨勢,兼業農民多元化並有跨領域的人才參與,邁向科技化、效率化的農業。 台灣第二屆科技農企業菁創獎得主 宏良甫公司董事長吳柏宏先生 乳羊畜養王志玄先生 三、農村基礎建設、交通、生活機能改善,農村成為更理想的居住環境。保健、休閒、養生功能的整合,成一新的農村產業。 影像提供:高遠文化攝影游忠霖 四、農民組織的功能將更為多樣化,其中包括半調理食品的供應、照護業的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