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囤囤名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龙囤囤名考   摘 要:海龙囤是播州土司的军事城堡,原名龙岩新城、龙岩囤,修建于南宋末年,本为南宋王朝与播州豪酋杨氏联合抵御蒙军的战略工程。明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应龙重修海龙囤,使之成为对抗明廷的军事堡垒。龙岩新城、龙岩囤的称呼仅见于播州土司对海龙囤的指称,史料记载中均称之为海龙囤。海龙囤、龙岩囤的名称,与周边的海龙坝、海龙塘、龙岩山等地名相关。   关键词:龙岩囤 海龙囤 海龙坝 海龙塘 杨应龙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7)04-77-81   海龙囤修筑于南宋末年,应抗击蒙古军的需要,南宋政府与播州杨氏合作修筑,建于龙岩山巅,初名为龙岩新城,后又称之为龙岩囤。至明代,已经称之为海龙囤了。明代播州土司杨应龙之所以仍称之为龙岩囤,与龙岩囤历史相关,龙岩囤是地方势力与中央王朝合作修筑的,是地方豪酋对中央王朝认同的见证。同一时期,外界都称之为海龙囤。至于说平播后,朝廷将龙岩囤更名为海龙囤,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既没有史料证明,也与相关的史实不符。海龙囤囤名与周边的海龙坝、海龙塘等地名相关。   一、海龙囤的修筑及影响   海龙囤究竟修筑于何时?正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宋史》中并未记载海龙囤。1972年,杨文墓发掘清理,发现了《杨文神道碑》记载:“宝佑丁巳(1257年)……吕公与杨君相会,面言当为申朝廷行下□□制阃,置一城以为播州根本。我且住黄坪以蔽沅、靖,于是筑(龙)岩新城。”1龙岩新城修建始于1257年,目的是为抗击蒙军,“置一城以为播州根本”,龙岩新城即龙岩囤,后来称之为海龙囤。   1259年,蒙军与南宋军队大战于重庆钓鱼城,蒙哥大汗亲率四万军队攻打钓鱼城,结果蒙军战败,蒙哥战死于军中,蒙军撤退。钓鱼城战后,蒙军撤走,并未进攻播州的海龙囤。   海龙囤四面陡峭,易守难攻,是一座军事堡垒,不适宜日常生活所用,从南宋末年修筑,一直处于闲置中。明代万历年间,杨应龙重修海龙囤,作为其反叛朝廷、对抗明军的城堡。考古发掘也证实了这一点,从2012年开始,贵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遵义海龙囤遗产管理局对海龙囤考古发掘,到2014年,对海龙囤的调查清理基本完成,“囤顶‘大城’南北城垣、‘土城墙’及其门址应属南宋时期遗存。现存的铜柱关、铁柱关、飞龙关、飞虎关、朝天关、飞凤关、万安关、西关、后关及与它们相连的城垣主要为明代万历时期遗存。”1考古证实,海龙囤的遗存为南宋和明代万历时期,与史料中记载一致,海龙囤修筑于南宋末年,明代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应龙重修海龙囤。   除海龙囤外,杨应龙还设置了养马城以及龙爪、海云等囤,“贼党攻围(刘)?,?击败之,追至养马城,与南川、永宁诸路之师会,连破龙爪、海云诸险囤,压海龙囤而垒,是也。”2   杨应龙苦心经营的天险军事城堡海龙囤,最终没能抵御住二十余万明军的进攻,杨应龙战败自缢,海龙囤遂为废墟。2015年7月,海龙囤作为土司遗址申遗成功,海龙囤才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二、海龙囤名称的由来   海龙囤位于西南山区,距海遥远,无海“无龙”,何以称之为海龙囤?   (一)海龙囤囤名说   1、“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说   网上最流行的说法是“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龙岩囤”被焚毁,被易名曰“海龙囤”。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播州“改土归流”分为两府,一曰平越府,划归贵州省;一曰遵义府,隶属四川省。   所谓“龙入海”,不能兴风作雨,此说与常理不符,也与史实不符,龙入海,正好可以“兴风作浪”,民间传说中四海龙王不正是管控风雨雷电吗?怎么“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   根据史料记载,海龙囤在平播战争中就被称之为海龙囤了,完全不是平播后更名。平播中,左监军杨寅秋在给自己儿子的信中,称该囤为海龙囤,在《黔中与子嘉祚》信中,他说“札营于养龙,距(老君)关十里,待克关之后,贼登海龙囤,环而围之。”3《临皋文集》中曾8次出现海龙囤的名称,而不是龙岩囤。可见,在平播战争中,海龙囤的名字已经流行,而不称之为龙岩囤。   2、军师说、风水说   军师说认为,杨应龙的军师孙时泰建议将龙岩囤改为海龙囤,“何以称为海龙囤?笔者未见文献记哉。据传,龙岩囤重建以后,杨应龙的军师孙时泰说,龙为深水神物,游浅水尚遭虾戏,居岩上尤为不利,因而将“龙岩囤”更名“海龙囤”,并派人在囤前修筑拦河大坝,蓄水成湖。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坝未筑成,负责筑坝的将军被处死,因而筑坝处被民间称为将军堰。”4   风水说认为杨应龙把龙岩囤改名为海龙囤,并拦河造海龙坝,“按民间传说,龙应该生活在天空或海里,基于此,杨应龙将龙岩囤改名为海龙囤,欲建拦河坝的地方取名海龙坝。”5   “深谙堪舆破解之法的杨应龙,为解龙岩囤缺水困局,他在重葺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