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章).doc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章).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章)

浙江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二章: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3、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4、学会使用放大镜。 重点难点: 1、学会通过观察,去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和植物。 2、其中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让学生尽量的都列出,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关键的两点要强调。 课前准备: 课见、一些动植物实物。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生存在地球上,地球在茫茫的宇宙里是不是唯一有生命的?科学家在探索宇宙的时候,同时也在研究地球上的生命——生命科学。 在接下去的一章里,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地球上的各种生命(生物)。科学探究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观察。 二、新课(1) 1、观察蜗牛 问学生有没有去抓(抓到)过蜗牛,通常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哪些地方找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请来的蜗牛。 ——注意:珍爱生命 1使用放大镜 P30 移动被观察物体,头部或放大镜,找到最佳的观察角度、距离。 观察指甲、头发和课文上的文字已经其他。 2观察蜗牛的身体 仔细观察,找出蜗牛的眼、口、足、壳、触角(两对触角,眼睛在上面那对触角顶上;口在哪里?如何观察口?把玻璃板反过来,足的位置,如何爬动的,让学生上台指出) 【分小组进行,四个人一组,选出组长,纪律,发言,记录人等,可灵活一点】 3探究蜗牛的感觉 你们想知道有关蜗牛的什么呢?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列举。 探究步骤:探究,蜗牛有视觉、触、嗅、味、听觉吗? 1、我们的问题是: 2、对此,我们有一个假设: 3、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 4、以下是我们实验过程的记录: 5、我们的结论是: 小组总结,老师总结,蜗牛有视、触、嗅、味觉,没有听觉。 问题:蜗牛四处爬行的目的是什么? 找食物,交配繁殖后代等等。 【其他参考课题】 1、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 2、蜗牛喜欢吃什么? 3、蜗牛爬行时留下的痕迹是不是用来传递信息的? 4、蜗牛爬行时能拉多重的物体? 5、蜗牛和哪些动物差不多? 6、怎样为蜗牛建造一个舒适的家? 【作业】:课后搜索有关蜗牛的信息,或者发挥想象,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探究。 PS:小组协作培养,课堂纪律,注意聆听他人,遵守实验规范。 三、新课(2) 2、生物与非生物 目前人类只知道地球上有生物,其他星球没有生物。那么,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呢?前面我们观察了蜗牛,用笔尖触碰它时,会有反映,但课桌不会,说明蜗牛是生物,而课桌是非生物,区别在于——生物对刺激有反应,而非生物没有 1那为什么生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呢?有什么目的吗? 生:避免危险,寻找食物,寻找光亮处等多种意义。 2列举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 P32 你为什么会把这些这样分呢?说出这样分的目的。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除了书上P33列举的三个差别,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举。 【生物的基本标准】: 有严整的结构 由细胞组成 能进行新陈代谢 要营养,要排泄 会生长 能生长、长大 应激性 对刺激有反应 生殖和发育 能繁殖后代 遗传变异的特性 后代种类一样,但总有差异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会变化,进化 4、动物与植物——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生物 动物 | 植物 两界说:动物、植物 | 三界说:动物、植物、原生生物 | 五界说:动物、植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 2动物与植物的区别 (1)获得营养的方式 P71 练习1、2 植物:有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动物:通过吃食物来获得营养,自己不会制造营养物质 (2)运动的快慢 植物:不能快速运动 动物:能自由快速运动 (3)讨论其他动植物的区别:(生活的地方,植物、动物) 总结分类的理由,合并类似的区别 P34 【课后作业】作业本相关,并列举本地区动植物,越多越好。 四、关于分组实验:观察蚯蚓 在第一年教学中,让学生带上锄头去校园外面河边去挖,蚯蚓收获不多,但学生对于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不好,不会拿起锄头就往下挖了。但对于蚯蚓本身的观察还不够,所以,这次把两者结合起来。学生去挖,目的是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之前先要对一些地方提出假设。然后回实验室观察事先准备好的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