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词五首》教学案语文版.docVIP

初二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词五首》教学案语文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二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词五首》教学案语文版

30.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观刈麦 【学习目标】 1.理解诗词意境,熟读并背诵古诗。 2.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3.反复诵读,掌握两首诗的写作特点。.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反复诵读,掌握两首诗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妪都能听懂。他最擅长写叙事诗,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涵着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观刈麦》。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大诗人。与元稹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代表作品:讽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著有《白氏长庆集》。 2.朗读诗歌 老师范读《观刈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字音: 刈麦(yì)    荷箪食(dān)    壶浆(jiāng) 饷田(xiǎng) 曾不事农桑(zēng) 岁晏(yàn) 节奏: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诗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明确:诗人深入所描写对象的内心,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的情况下,独特的矛盾心理。农民并非不知夏日炎热难当,但是为了抓紧时间在长长的烈日里抢收麦子,心里想的只是幸好夏日长,快割麦子,根本顾不上烦恼天气炎热。此句一方面写出了农民的疾苦,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刻同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作者细致刻画劳动阶级者。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为什么愧疚呢? 明确:这两句是作者在发议论,它表面上表现为诗人由眼前农民艰苦的生活,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内疚自愧,但实际上是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生活的隐约批评。 3.《观刈麦》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你能举例说说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吗? 明确:(1)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2)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小结:本诗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板书设计 割麦者——农民的艰辛 拾麦者——赋税的繁重悲惨场面 (描写) 官员——生活的舒适——愧,表达同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发生的赤壁大战,对三国鼎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当时年仅34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杜牧对这一历史事件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杜牧(803-853),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有《樊川诗集》和《樊川文集》。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善于撰文,《阿房宫赋》颇有名。抒情写景小诗如《泊秦淮》《山行》《江南春绝句》等。另有《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类咏史绝句传世。 2.朗读诗歌 老师范读《赤壁》。学生听读,要求把握七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节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以它开头能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两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他自己却因为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 《赤壁》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你能找出哪里表现出了这个艺术特点吗? 明确: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的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 小结:诗人借这首怀古咏史诗来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四、板书设计 赤壁写实 折戟——前朝——由小见大 议论 反面落笔——锁二乔——形象、具体、生动 五、课外拓展 假如你是史学家,你如何评价“周郎”? 示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