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波滤波器传输零点的研究 姓名: 高 山 学号 导师: 肖中银 主要内容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三、前期工作 四、预期困难与对策 五、计划工作进度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传统微波滤波器设计方法设计能力差,具体实现过程需要大量调试,开发成本高、效率低。 现代微波滤波器综合理论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精度、降低设计成本。 采用广义Chebyshev函数实现的交叉耦合滤波器引入有限传输零点,具有尖锐的频率选择性。 此外,还能实现复数传输零点,改善通带内的群时延特性,减少信号的畸变。 国内外概况 20世纪70年代A.E.Atia和A.E.Williams提出了交叉耦合滤波器理论,该理论仅适用于对称响应。 随后R.J.Cameron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已知非对称传输零点的广义Chebyshev滤波器综合方法。分别于1999年和2003年综合出能够实现N-2个传输零点的“N×N”耦合矩阵和能够实现N个传输零点的“N+2”耦合矩阵。 2002年至今,S.Amari等人对多种拓扑结构传输零点的引入进行了研究。 国内方面 2006年,电子科大韩世虎等人总结出给定拓扑结构交叉耦合滤波器耦合矩阵的代数提取方法。(MTT) 2007年Li Fei等人根据仿真频率响应提取本征值和本征向量,推导出耦合矩阵,并用于超导滤波器设计中。(MTT) 2008年,华南理工涂治红博士提出了一种确定广义Chebyshev滤波器的阶数和传输零点位置的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传输零点确定的人为随意性 。(电子学报) 近些年,西电和电子科大等众多专家学者编写了相关的软件代码,弥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作出了卓越贡献。 主要内容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三、前期工作 四、预期困难与对策 五、计划工作进度 滤波函数广义推广前后相关比较 关于有限位置的传输零点的选择 在虚轴上的传输零点将在带外产生衰减极点即响应图形上的波纹,其位置越接近j则这个衰减极点越靠近通带,反之则越远离通带; 越接近通带产生越小的衰减极值,但过于远离通带或者很靠近通带而衰减过小都是没有意义的; 要根据实际设计需要来决定传输零点的位置,可以用优化的方法对衰减极点产生的频率位置和大小进行权衡以满足要求; 也可以在实轴上设置传输零点,其作用是可以均衡群时延,但也会影响到带外抑制,选择的方法也是通过优化。 2 耦合矩阵综合 1999年R.J.Cameron针对有限位置传输零点的切比雪夫滤波函数的传输和反射函数提出了“N×N”耦合矩阵综合法。 2003年R.J.Cameron进一步提出了包括输入、输出耦合的完全规范的“N+2”耦合矩阵,或叫“拓展”耦合矩阵。引入了从源和负载终端到各个谐振腔之间的输入和输出耦合。 3 滤波器实现 耦合系数求取: 外部Q值求取: 幅度法 相位法 时延法 (Eigemode) 三 前期工作 代码方面 传输多项式的综合(即将完成) 耦合矩阵综合及化简(进行中) 耦合矩阵响应曲线(已完成) 理论验证: 选用微带谐振器实现,介质板的相对介电常数为2.8,厚度为0.8mm。SONNET9.52仿真模型与响应曲线如下: 四 预期困难与对策 代码方面 方法上 计划工作进度 ~~至今: 文献调研;基本耦合理论程序代码编写;本征特性仿真;开题等。 08.12~09.03: 创新结构滤波器的设计、加工、测试,并撰写小论文;传输零点确定的优化代码编写;更多拓扑结构零点的研究。 09.04~09.06: 多频、多模滤波器耦合矩阵的综合,对滤波器结构与传输零点的关系有更深层次的研究,争取理论创新与结构创新同时并举。 09.07~09.08: 相位函数;缺陷地、多层等的研究,对滤波器有更全面的认识。 09.09~09.12: 资料整理,代码完善,撰写大论文;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反复修改。 传输零点的确定,考虑采用算法优化 更多拓扑结构零点的研究及实现问题,考虑多层耦合 多频、多模滤波器耦合矩阵的综合 相位函数的研究,考虑群时延的改善 耦合系数过小,谐波抑制问题 */33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33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2006年,M.Mokhtaari等人综合出双频/三频带通滤波器的耦合矩阵,并用平面微带滤波器实现。 同年,P.Lenoir等人用等效网络化简的方法综合并实现非对称双频带通滤波器。 滤波函数分析 耦合矩阵综合 滤波器实现 1 滤波函数分析 滤波器的传输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