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30《诗词五首过零丁洋》教学案语文版.docVIP

初二语文上册30《诗词五首过零丁洋》教学案语文版.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二语文上册30《诗词五首过零丁洋》教学案语文版

过零丁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诵读诗文,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作者的事迹赏析本诗,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导学过程】 学习目标: ?1、 ?2、 ?3、 ?4、 背诵、默写本诗。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可是在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无数的先烈在为它捍卫奋斗,把自己的生命与情感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倾听伟人文天祥的心声,感受他的爱国豪情! 二、走近作者: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未大臣,文学家。宝祐四年(133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三、简介写作背景:? 文天祥官至丞相兼枢密使,封信国公,他在职时,正值元蒙军队大举南侵,南宋处于亡国边缘.为了救亡图存,他积极组织抗战,不幸兵败被俘,英勇就义。他在狱中写有《正气歌》长诗,表现了他的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这首诗是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写。后来元军统张弘范再逼他招降南宋抵抗人士时,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作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四、诵读课文,把握节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感知诗意: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首联) 诗人在这两句里回顾了自己(????????????),( )的经历。诗人对于自己科场“(????????? )”并不当一回事,因为这与当下的时局相比,一切都变得无所谓了。此刻诗人心头最耿耿于怀的,是历经挫败的“(????????????????????? )”。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颔联)?“山河”这里指代(??????? )。“风飘絮”比喻(??????????? ),“雨打萍” 比喻?(?????????? )。国家已经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的?(?????) ,自身同样安危不定,像被暴风雨抽打的(???? )。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颈联) ?第一个“惶恐”的含义是(????????)。第一个“零丁”的含义是(?????)。 ?第二个“惶恐” 的含义是(?????????)。 第二个“零丁”的含义是(?????????) 。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尾联) ?表明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5、这首诗概括了诗人从读书成名,救亡报国到被俘这个阶段,历尽艰苦危难的家国之恸。首联总叙,先说(????? ),次言(????? )。颔联,上句承前两句写(?????? ),下句写(?????? )。表现出(??????? )和(???????? )密不可分的家国之恸。颈联实写,先说(?????? ),再讲(???? ??)。诗人与兵士同度危难,但兵士死尽、孤身独存,诗人进而萌生“(??????? )”。尾联则表明诗人?(?? )以“(?????? )?、(?????? )”直抒胸臆,表明决心,而且这两句出语有力,气贯长虹,鼓舞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取义成仁。 ?6、从感情上来看前六句(?????? ),后二句?(?????? ),构成了全诗?(?????? ?的风格。 六、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爱国的诗句,在班内交流展示。 七、背诵、默写《过零丁洋》 板书设计: 过零丁洋 首联——回顾一生? 深挚沉痛 颔联——国破家亡? 坎坷辛酸??? 丹心垂史 (述怀诗)??? 颈联——追忆过去? 悲愤忧惧??? 映照千古 尾联——感叹眼前? 以死名志??? 激情慷慨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