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靠研发靠收购,杨元庆能带领联想成功转型么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起家的方式,很难说“技工贸”和“贸工技”谁对谁错,不过联想的确需要在技术上进行更多的储备。3000亿营收规模的联想,拥有技术专利的数量还不如1000亿营收规模的中兴,是说不过去的。
从营销的角度看,华为的品牌特点清晰,是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家,而联想的品牌形象则摇摆不定,定位模糊。
“杨元庆是合格的联想CEO么?”2016年春节期间,一篇对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CEO杨元庆质疑的评论引起了轩然大波,该文引用了诸多数据,特别是每次大规模并购后的财务数据,质疑杨元庆治下的联想已是“衰落的帝国”。联想集团随后发表声明,对该文章的种种说法予以驳斥。
此时,联想集团2015财年前三个季度的财报已经出炉。鉴于这三个季度的数字相当难看,整个财年的亏损基本已成定局。2016年5月,联想集团正式公布2015财年业绩,全年营收额为449.12亿美元,同比减少3%,净亏损1.28亿美元。这是联想继2008财年亏损2.26亿美元以来,首次全年亏损。
此次亏损却并未直接带来人事变动,杨元庆只是在业绩沟通会上表示,由于2015财年业绩表现与预期有差距,他将放弃董事会所给的奖金。而当年的2008财年亏损之后,柳传志再度出山重新成为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从董事局主席一职“退居”为CEO。
联想方面将亏损的原因总结为“汇率波动、个人电脑需求放缓及集团提升智能手机业务质素的各项举措”。2015年财报显示,联想移动业务集团营收同比上升7%至97.79亿美元,集团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却同比下跌13%至6600万部,而在2014财年,这一数字还是7600万台。尽管前两项原因的确存在,但移动业务的疲软才是联想年度亏损的最大原因。数据显示,2015年联想手机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已跌出前五,排在华为、三星、苹果、小米和OPPO之后。
随后,杨元庆对移动业务集团的领导人两次进行调整。2015年5月底陈旭东从神奇工场火线转岗至移动业务集团接替原总裁刘军。2016年11月初,先前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乔健被杨元庆任命为移动业务集团总裁,接替陈旭东。在随后的一次业务沟通会上,杨元庆表示,联想移动今后将加大品牌整合力度,Moto将成为手机产品的唯一品牌。
与华为比较,杨元庆怎么说?
就在联想颓势之时,另一边的华为却是高歌猛进。由于在手机业务上的良好表现,华为在2015财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60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369亿元人民币(57亿美元),同比增长33%。
舆论一向偏好将联想与华为比较,杨元庆对此觉得十分冤枉。他表示十分佩服华为,但华为与联想的业务构成不同,可比性并不强,“华为是往技术的纵深走,而联想要强调的是创新和效率两个方向的平衡。所以,两个都有各自核心竞争力,各有所长。”
杨元庆的这番话触碰了业界对联想起家时“技工贸”做法的讨论,有评论称联想是典型的“技工贸”路线,而华为是“贸工技”。从数据对比来看,即便在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颇为丰收的2005财年,其营收高达133.46亿美元,税前利润却仅为0.845亿美元;而在2005财年,华为的利润就已达6.81亿美元。不论业务构成如何,也不论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与联想相比,华为的确是一家更有盈利能力的企业。
在电脑和手机领域,联想通过对IBM个人电脑业务及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扩大了业务范围至海外,并且也拥有了一定的技术专利及销售渠道,但其盈利数字并不高。早在收购之初,有评论就称联想所收购的是持有方认为毫无价值的业务,从IBM个人电脑到Moto,其延续的是相同的“技工贸”风格。而杨元庆在这两笔收购案中都是主导者和力挺者。
纵观联想集团执行委员会的成员,除外方人员外,中方成员中只有贺志强是技术出身,杨元庆、乔健、陈旭东和刘军都有很强烈的销售色彩。“技工贸”路线错了么?一位业内观察人士对此评论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起家的方式,很难说‘技工贸’和‘贸工技’谁对谁错,不过联想的确需要在技术上进行更多的储备。3000亿营收规模的联想,拥有技术专利的数量还不如1000亿营收规模的中兴,是说不过去的。”他同时表示,讨论杨元庆是不是合格CEO的意义不大,“资本市场有时候喜欢找替罪羊,但如果我们思考一下,杨元庆不做了,谁能做得更好?”
并购Moto是笔“糊涂账”?
“联想移动的亏损主要是Moto在亏损,如何整合外部团队,对乔健是一个新考验。”通信行业观察家项立刚在杨元庆对乔健的人事任命不久后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与Moto所持有的技术专利和技术实力相比,联想对手机研究得很不透彻,不太能够指挥得动Moto的团队,但Moto自身又是一个不太有价值的品牌,再加上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