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来自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ppt课件
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作者:周 宵,伍新春,曾 旻,田雨馨文章来源:心理学报2016, Vol. 48, No.8报告人:张静静 指导老师:罗禹老师主要内容1、引言2、方法3、结果4、讨论1、引言大量研究表明, 经历创伤后的个体可能会出现诸如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简称PTSD)等消极心理反应(Goenjianet al., 2000; Hovens, Giltay, Spinhoven, van Hemert, Penninx, 2015; McLean, Yeh, Rosenfield, Foa,2015)。其中, PTSD 被认为是最典型、最常见的消极心理问题(Wang et al., 2000; Wilson, Friedman, Lindy, 2004)。研究者逐渐发现, 创伤后的青少年不仅仅存在消极的心理反应, 也可能出现积极的心理变化(Cryder, Kilmer, Tedeschi, Calhoun, 2006;Linley Joseph, 2004; Milam, Ritt-Olson, Unger,2004; Ying et al., 2014)。Tedeschi 和Calhoun (1995)将这种变化称为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简称PTG), 它是指个体同主要的生活危机进行抗争后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心理变化, 主要包括自我觉知的改变、人际体验的改变和生命价值观的改变等三个方面的内容(Tedeschi Calhoun, 1996)。 前人的相关研究:目前大量的实证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个体认知的调节与PTSD 和PTG 的关系(Cann et al.,2011;Cryder et al., 2006; Taku, Cann, Tedeschi, Calhoun,2009; Zhou, Wu, Fu, An, 2015; 周宵, 伍新春, 安媛媛, 陈杰灵, 2014; 周宵, 伍新春, 袁晓娇, 陈杰灵, 陈秋燕, 2015), 认为改变人们的认知、重新建构创伤后世界的意义, 有助于降低人们的PTSD、增加人们的PTG (Calhoun Tedeschi, 2006; Janoff-Bulman, 1992), 而对个体的情绪调节在其创伤后心理反应中的作用关注得还很少。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Gross, 2002)认为, 在面对压力情境时, 个体需要采用一定的策略来调节其情绪反应, 以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认知重评是一种前提聚焦型(antecedent-focused)策略, 可以被看作是认知活动的一种形式, 它可以改变潜在的情绪诱发情境, 修复个体不良的心境, 甚至重新理解压力情境(Gross,1998b), 这有助于个体重新建构压力后的世界意义,减少个体的不良情绪, 实现压力后的适应和发展。作为情绪调节的另一种策略, 表达抑制被认为是一种反应聚焦型(response-focused)策略, 它是个体在情绪倾向被完全激活后而采取的一种调节行为, 主要强调对个体情绪状态的压抑。这种压抑可能会增加个体的生理唤醒(Gross, 1998a), 降低情绪调节能力, 导致情绪调节困难(van der Kolk, Roth,Pelcovitz, Sunday, Spinazzola, 2005), 从而使个体在面对创伤事件时, 难以有效地处理自身的情绪反应, 从而可能导致并加剧PTSD (Foa Riggs, 1993;Roemer, Litz, Orsillo, Wagner, 2001), 减少个体的积极心理变化(Kashdan, Barrios, Forsyth, Steger,2006)。通过对以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系统回顾,我们发现社会支持可能是其中重要的调节变量。对此, 情绪调节的社会背景假设认为, 情绪调节发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 社会关系建构了情绪调节的外部资源, 它可能弱化、也可能增强情绪调节对心理反应的影响路径(Marroquín Nolen-Hoeksema,2015)。目前关于情绪调节策略与创伤后心理反应关系的研究很少纳入社会支持这一变量。虽然有研究已经开始关注到情绪调节策略与PTSD 或PTG 的关系(Boden et al., 2012;Dunmore et al., 1999; Ehring et al., 2006; Gangstadet al., 2009; Mayou et al., 2002; Moore et al., 2008),但是都未同时考察情绪调节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