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习二铅中毒案例讨论ppt课件
实习二、铅中毒案例讨论;一、理化性质;1.职业性接触:
(1)金属铅:
铅矿开采、金属冶炼、熔铅
蓄电池制造
印刷业:浇板、铸字
化工机械:制造铅丝、铅管
造船业:熔铅、电焊
电缆制造;(2)铅化合物:
颜料行业(铅白、铅丹、密陀僧)
橡胶工业(氧化铅、硫化铅)
军火工业(汽油防爆剂-四乙基铅);二、接触机会;3.生活性接触
油漆家具、塑料制品、染发剂、皮蛋加工等。
食用水、蔬菜、含铅
用“锡壶”盛酒、烫酒。;4.药源性接触
含铅丸剂 — 樟丹(Pb2O3)、黑锡丹(PbS)治疗癫痫与支气管哮喘 → 中毒剂量 → 中毒
5. 母源性接触
铅 → 母体 → 胎盘、乳汁→胎儿、婴儿 → 损害胎儿正常发育→ 中毒
;1.吸收:
污染形式:粉尘、烟或蒸气
吸收途径:呼吸道(主要途径)和消化道。
经呼吸道吸收较为迅速,约40%进入血循环,消化道吸收相对较少,约占摄入的5%~10%(婴幼儿经消化道吸收可达50%;饮食因素可以促进铅的吸收如缺铁、缺钙、高脂饮食等)
铅的无机化合物不能通过皮肤,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可通过皮肤和粘膜吸收。
; 铅
血液
?
与红细胞结合 血浆
(90%) (血浆蛋白铅或磷酸氢铅 )
早期分布于肝、肾、 脾、脑等器官
数周后转移至骨骼、毛 发等蓄积
(磷酸铅)(90%~95%)
;3. 代谢;4. 排泄
缓慢,生物半减期约为5~10年。
主要由肾经尿液排泄。
正常人每日由尿中可排泄约20~80μg。
小部分经粪便、唾液、汗液排泄。
血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影响子代。
乳汁中的铅可影响婴儿。
;四、毒作用机制;;图A示多个粗颗粒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箭头指向),颗粒均匀分布在胞浆内。也有红细胞增大,呈略带紫色的外观(三角头标明)。
图B示有一些有核红细胞亦存在(箭头指向)。;机制
影响大脑皮层???奋和抑制的平衡,导致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
直接损伤神经鞘细胞,引起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最终导致垂腕。
与蛋白质的巯基结合,抑制多种细胞酶的活性,抑制氧化磷酸化和干扰正常代谢;
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损害及血管痉挛,出现腹绞痛、暂时性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五、临床表现;3.症状体征
( 1)口有金属味;恶心、呕吐、腹胀、纳差、便秘、腹泻、腹痛;头痛、头晕、乏力、全身酸痛、血压升高、出汗、尿少、苍白面容;
(2)多脏器功能衰竭(中毒性脑病、肝病、肾病)
4.实验室检查:铅中毒指标明显升高;慢性中毒:常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
1.神经系统:
(1)神经症:头痛、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健忘
(2)儿童“脑功能轻微障碍综合症”:多动、学习差;(3)铅毒性脑病:
a.早期智能减退:反应迟钝、已激动
b.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精神障碍、昏迷;
脑水肿、颅内压增高;(4)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a.运动功能损害:伸肌无力,关节肌肉疼痛
b.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手套、袜套样改变
c.肌肉麻痹:铅麻痹——垂腕症、垂足症;2.消化系统:
(1)食欲不振、口内金属味、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
便秘
(2)腹绞痛:中、重度中毒;腹胀/便秘;剧烈绞痛;脐周;伴呕吐、冷汗;止痛药效差;无固定压痛点;肠鸣音减弱
(3)铅线;3.造血系统:贫血
4.肾脏系统:慢性肾功能不全
5.其他:
女性:不育、流产、早产、畸胎、死胎
男性:精子活力减低、数量减少、畸形精子增多
经胎盘、乳汁进入胎儿体内;六、诊断与鉴别诊断;(二)慢性中毒
1.诊断原则:铅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2.实验室检查: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