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与体位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er tibiofibular ligament injury and posture.docxVIP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与体位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er tibiofibular ligament injury and posture.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与体位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er tibiofibular ligament injury and posture

中英文缩略词表英文缩略词英文全称中文名称BMbiomechanics生物力学ATiLanteriorinferiortibiofibularligament下胫腓前韧带ILinterosseousligament下胫腓骨间韧带PTiLposteriorinferiortibiofibularligament下胫腓后韧带TLtransverseligament下胫腓横韧带ERexternalrotation外旋Ttorque扭矩N·mnewton·meter牛顿·米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SPSSstatisticalProductandServiceSolutions统计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Tab.table表Fig.figure图Pprobability概率Deg.degree度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与体位关系的生物力学研究摘要目的对下胫腓前韧带、下胫腓骨间韧带、下胫腓后韧带(包括深层的下胫腓横韧带)进行生物力学研究,探讨下胫腓联合各韧带在踝关节处于中立位、背伸位、跖屈位、内翻位、外翻位、内旋位、外旋位七个体位时,何体位韧带受力前、后长度变化和应变最大,从而推断该韧带在踝关节何种体位更易损伤。方法8只(左、右各4只)于-20℃低温保存的新鲜成人小腿标本,观察全部标本确定无明显骨骼系统的本身疾病及解剖学变异,于实验前12小时室温下自然解冻,且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标本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去除标本皮肤、筋膜、肌肉,尽量保留不影响韧带显露的组织,完全暴露出下胫腓联合各韧带后自踝关节上方20cm横断,上端用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即牙托粉(自凝型,上海齿科材料厂)包埋模拟上胫腓关节。标本足底自跟骨前方横断,保留距下、距舟、跟骰关节,同样用牙托粉平行足底包埋。然后与下胫腓联合各韧带走行一致,在各韧带的胫腓骨起、止部中间置入两枚微型螺钉(尾部中间有凹槽便于分规精确测量)进行标记。标本准备完毕后置于BOSEEletrocForce?3510生物材料实验系统上,通过上述仪器固定踝关节标本于中立位,用分规卡出两端微型螺钉尾部中间凹槽的距离,放置在电子游标卡尺上测出各韧带不受力和未加载扭矩时中立位的长度。因为正常人踝关节所受的压力最高甚至可达体重的4倍~5倍,在本次实验中,为了避免反复的压力加载对标本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所以给标本逐步缓慢轴向加载500N力(开始时先给予预加载,消除因韧带蠕变产生的误差)。再逐步缓慢给予加载外旋方向5N·m的扭矩后,测量出下胫腓联合各韧带长度并与中立位未受力和未加载扭矩时的长度进行比较。缓慢完全释放500N和外旋方向5N·m的扭矩后,再次如上方法测量2次,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减去中立位未受力时螺钉尾部间的距离即受力和加载扭矩前、后下胫腓联合不同韧带的最终长度变化。同法将踝关节标本分别固定于背伸(15°)位、跖屈(20°)位、内翻(15°)位、外翻(20°)位、内旋(10°)位、外旋(5°)位六个体位上,测出下胫腓联合韧带在不同体位相对于中立位未受力和未加载扭矩时的长度变化并计算出应变、绘制图表,比较和统计分析得出下胫腓联合各韧带在踝关节何种体位长度变化和应变最大即推断在该体位上受力最大,也就更容易受损。结果下胫腓前韧带在踝关节处于内翻、跖屈位时长度变化最大和次最大,分别为(1.73±0.04)mm、(1.54±0.02)mm,应变分别为(0.1294±0.0030)、(0.1150±0.0018)。下胫腓骨间韧带也在踝关节处于内翻、跖屈位时长度变化最大和次最大,分别为(1.16±0.03)mm、(0.99±0.05)mm,应变分别为(0.1331±0.0030)、(0.1138±0.0053)。下胫腓后韧带(包括深层的下胫腓横韧带)亦在踝关节处于内翻、跖屈位时长度变化最大和次最大,最大值分别为(0.66±0.02)mm,(0.44±0.02)mm,应变分别为(0.0427±0.0016),(0.0285±0.0015),统计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胫腓前韧带在踝关节内翻、跖屈位时应变分别最大和次最大,可推断其在内翻位或内翻、跖屈复合体位(即旋后位)时受力最大因此更易损伤,同理下胫腓骨间韧带、后韧带(包括深层的下胫腓横韧带)也均在内翻位或旋后位时更易损伤。关键词下胫腓联合韧带踝关节体位生物力学Biomechanicalstud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inferiortibiofibularsyndesmosisligaments’injuryandtheankleposition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whichpositionthetibiofibularsyndesmosisligament’schangeoflengthandstr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