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沧海》曹操.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观沧海》曹操

( 语文 )学科课时计划主备人:陈晓龙 总序号___1____ 课题 《观沧海》 课型 新授 教师 杨立华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划出喜欢的句子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积累课外体现思想主题的诗歌名句,感受作者宽广的胸怀以及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重 点 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难 点 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感受作者宽广的胸怀以及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教学准备 ppt 教法学法 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教学内容 教师、学生活动 加设一个问题:你知道曹操吗?你眼中的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既可了解学生的阅读积累量,又可以自然的引出写作此诗的背景。同时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曹操。 导入新课 诗言志,歌言情,在公元207年,曹操在北征乌桓胜利后。凯旋而归的路上,带着豪迈的情怀,登上了碣石山,以歌言志,抒发了博大的情怀。今天,让我们从《观沧海》一文中感受曹操这种博大的胸襟。 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划出喜欢的句子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拓展课外体现思想主题的诗歌名句,感受作者宽广的胸怀以及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二)解诗题 题目中的“观”什么意思?说说你对题目《观沧海》的理解。 教师激情导入新课,以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认真倾听,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对题目的提问,让学生从题目上总体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学生理解题目,了解“观”的对象。 教 学 过 程 (三)知作者 谁愿意介绍一下作者? 曹操(155-220),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四)知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五)诵诗歌 同学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和情感朗读这首诗?带着思乡的浓情低沉的语调朗读这首诗,注意停顿。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进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六)学难字 在这首诗里,哪些字是我们在书写上需要注意的字? 碣石 澹 竦峙 萧瑟 哉 (七)解诗意 1.理解诗歌的每一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2. 说一说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例如:我最喜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因为这句话写出了_________. (八)悟诗情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2、眼前之景会触动诗人怎样的情怀呢? (九)拓展延伸 你知道还有哪些诗句也是表现博大胸怀和雄心壮志的?并且说明出处。 例如:我知道表现胸襟博大(雄心壮志)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是出自《_____________》 (十)作业布置 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搜索信息,介绍作者。 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教师出示课件。 一名学生读,其他同学听读,简单了解写作背景。 教师提示朗读语调和情感,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要读出抑扬顿挫。 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 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学生分析字的音、形、意。 教师板书并注音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去做: 1.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2. 不能解决的难点作好记录,在班上交流3请同学讲述诗歌内容。(请一位同学读一句,同桌用自己的话讲述一句。). 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学生说出最喜欢诗中的句子,并且说出来理由。其他人可以补充。 学生依据问题思考回答,概括出景物的特点以及主旨句,教师进行板书。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部汇报,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名句,有问题及时订正。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识记作业。 知作者,知背景环节提前到导入部分,由“知作者”引入到“知背景”自然进入“解诗题”和“诵诗歌”。 解诗意后再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