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之子的“赶路”人生——钟敬文散文研究-the.docx

五四之子的“赶路”人生——钟敬文散文研究-the.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四之子的“赶路”人生——钟敬文散文研究-the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Ⅲ) 目录?????????????????????????????????? (Ⅴ) 前言???????????????????????????????????(1) 1、钟敬文散文创作的基本概况 ?????????????????????(3) 2、钟敬文散文研究概观???????????????????????? (6) 一 骚动的青春时代????????????????????????????(9) 1、出走的痛苦与欢乐——《荔枝小品》细读??????????????? (9) 2、西湖畔的苦闷与逍遥——《西湖漫拾》与《湖上散记》分析????????(16) 二 革命的理想与人道主义情怀???????????????????????(26) 1、钟敬文与罗曼·罗兰?????????????????????????(27) 2、钟敬文与俄罗斯作家及其他??????????????????????(32) 2.1、钟敬文与契诃夫???????????????????????(33) 2.2、钟敬文与高尔基???????????????????????(35) 2.3、钟敬文与列夫·托尔斯泰????????????????????(37) 3、“挟笔从戎”的抗战人生——钟敬文的报告文学??????????????(40) 三 “赶路者”心中的五四与祖国???????????????????????(46) 1、单纯而美好的憧憬(1949-1956)????????????????????(46) 2、永不忘怀的五四人生(1978-2002)???????????????????(49) 结语 ??????????????????????????????????(58) 参考文献 ????????????????????????????????(61) 后记 ??????????????????????????????????(64) V PAGE PAGE 1 前 言 人性是相通的。它不在于因时代的不同就有多大的差异,今天的我们翻阅前人的文章, 也会时常为之感动。所谓古今对话,便全在于后者在前者的人生历程中照见自己的心灵。 人性的相通,便全由这颗心灵。没有谁能直接沿着前人的足迹继续前进,唯有重新踏着那 一个个或是蹒跚或是急促亦或是消沉的或深或浅的足印——不是说要真真实实地重走长 征路(这也是不再可能),而是在精神上重新走过那一段段心灵路程。所谓历史的重演, 根本上就是精神的再现。当然,历史不可能是全然照搬的重演,它总在某个层面上表现出 新的因素,新的希望,便是这精神的发展。在我看来,历史并不只在于那些难以说清道明 的历史事件里,而是真真实实地存在于自己对那些过来人的心灵世界的感受当中。或者说 历史便是一部“心灵史”。我想我这是站在一个青年学生的立场上去看待历史人生,从实 际的利益出发,企图获取前进的力量和方向。我对钟敬文散文的研究便是出于这样的心态。 近代史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方式是“一个简单的否定性”①。其呈现在我们眼前 的便是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出现,后一个事件推翻前一个事件,犹如海面上的波浪,此 起彼伏。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历史的车轮仍然在疯狂地朝前驰骋。这是从现象学的角 度对中国历史的基本面貌的简单概括。之所以如此,正说明思想的不自觉。思想在朝前狂 奔的时候往往显得盲目。思想的自觉体现为反思。反思的的基本方式固然是否定,但反思 不只是要获得一个否定的结果,其根本目的仍是企图在历史中寻找前进的资源。人是历史 的创造者,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一切历史的体现,历史活动中的人也必然会成为我们反 思的对象。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性的一致性。在这个基础上,将参与到历史建构中的一 个个积极的生命展现出来,作为反思的材料,以获取前进的历史资源。 钟敬文便是这历史中的一个。他出生于 1903 年,沐浴在大清国的黄昏里,在经史子 集中走入新文化的阵营中去。直至晚年他仍然坚持认为自己是“五四的儿子”。他于 2002 年去世。他的一生横贯了中国最为动荡的 20 世纪。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为中国的民俗 学开辟出一条道路来。在他的身上体现着近代史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闷与追求。以他为 研究的对象,应该说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钟敬文是以散文小品的创作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在众多的文学文体中,散文是最自 ① 彭志恒著:《中国文化与海外华文文学》,P6,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5 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