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脾胃学说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运用.doc

毕业论文--脾胃学说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运用.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脾胃学说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运用

脾胃学说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运用 【关键词】 慢性肾炎;脾胃学说 慢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慢性肾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一般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或轻度氮质血症为基本表现。根据其临床症状,慢性肾炎均属于中医“水肿”、“腰痛”、“虚劳”范畴。肾炎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内经》认为水肿“其本在肾,其末在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因此,本病的发生以肾为关键,同时与脾胃、肺也有密切关系。   金代名医李东垣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强调“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另外,脾胃属土居中,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不论哪脏受邪或劳损内伤,都会伤及脾胃。同时,各脏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过脾胃来调和濡养、协调解决。笔者现就脾胃学说在治疗慢性肾炎中的运用进行初步探讨。   1 脾与肾的关系   肾为水脏,肾气亏虚,肾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形成水肿。脾能运化水谷,能制水。脾虚可引起肾虚,肾虚可以引起脾虚。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肾藏之精有赖于脾所生化的精微充养,脾化精微需借助于肾阳的温煦作用。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肾气亏虚、肾阳不足,不能化气主水,使水液代谢发生障碍,形成水肿。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一·水肿病诸候》始有水肿病之称,并提出脾肾俱虚论:“水肿无不由脾肾虚所为,脾肾虚则水妄行,盈溢于皮肤而令周身肿满。”水肿与肾、脾、肺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其中,肾为发病之关键,临床上,慢性肾炎除了有肾虚表现外,往往还伴有脾胃功能衰退的表现。   治疗上,历代医家治水肿多注意调理脏腑。如《重订严氏济生方·水肿门》提出:“治疗之法,先实脾土,脾实则能舍水,……江河通流,肾水行矣,肿满自消。”《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提出:“脾为水之堤防,堤防利则水道利;又肾为水之主,肾气行则水行也。”《景岳全书·杂证谟》指出:“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并提出了“治宜温脾补肾,此正法也”。   益肾健脾、扶正固本是慢性肾炎治疗最基本治法。肾为水火并居之脏,肾阳蒸发阴精化肾气,故补肾宜阴阳兼顾,用怀牛膝、山茱萸、桑寄生、杜仲平补肾脏为好。肾气受损,多累及脾脏;精微下漏,多损及肝肾。病及脾,脾气虚,下不能助肾利水,上不能散精于肺。“善补肾者,当于脾胃求之”,脾胃旺以资先天,对恢复肾功能有积极意义。因此,在调理肾气的同时,还要注意补益脾气,药用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等。所以,从脾与肾的关系而言,“从脾论治”慢性肾炎也是重要治疗方法。   2 脾与肺的关系   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助于脾的运化水液,脾转输水液与肺,也是肺通调水道的前提,肺气虚衰,宣降失职,可引起水液代谢不利,湿邪停留,脾气受困,出现水肿、腹胀。病久脾肾两虚,脾气虚弱,卫气必然虚而不固表。每因复感外邪而复发,使水湿壅盛,肿势加重病证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提出“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并创立防己黄芪汤、肾气丸等方剂;在治法上,体现了健脾益气利水与温肾化气利水的法则。《景岳全书·杂证谟·肿胀》认为:“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   慢性肾炎由于脾肾两虚,卫阳不固,每因复感外邪而复发,使水湿壅盛,肿势加重。水本畏土,健脾固然能制水,但水气太甚,运土难制泛滥;肾为水脏,气化固然能利水,但肾脏本虚,温补往往无功,此时当调节治水之上源,用浮萍、桑白皮、防己开上以复肺之宣发,也可配通草、白茅根等利尿之品开决州都而利水。同时要补益脾肺,药用防己、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以益气健脾运湿,脾阳健运则卫气得以固表。所以,从脾与肺的关系来说,“从脾论治”也是治疗慢性肾炎的重要方法。   3 脾与化气利水的关系   脾主运化,一是运化水谷精微为生化之源,以滋养全身各部;二是运化水湿,将机体所需的水液上输于肺,经肺的宣降,内而灌养五脏六腑,外而滋润肌腠皮毛,其浊者,一部分化为汗液而排出体外,一部分经肾下至膀胱而为尿。可见,脾在机体的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转输的重要作用。若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则泛滥肌肤而为水肿。人体之气,一是先天之精气,禀受于父母,藏之于肾;二是水谷之精气,源于水谷,经脾胃的运化而生成;三是经肺吸入之自然界清气,三者构成人体之气。其中,脾胃之运化功能尤为重要,人体必须依赖脾胃化生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而先天之精气亦依赖水谷精气的充养,才能发挥其生理效应。若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或肾气亏虚、肾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则形成水肿。   《丹溪心法·水肿》认为:“补脾使脾气得实,则自健运,自能升降,运动其枢机,则水自行。”《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集治说》提出:“肿满实者利水,虚者壮脾元兼用消浮等剂,自有奇效,仍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