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花鸟画随类赋彩与我绘画创作-freehand flower-and-bird painting and my painting creation.docxVIP

写意花鸟画随类赋彩与我绘画创作-freehand flower-and-bird painting and my painting creation.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写意花鸟画随类赋彩与我绘画创作-freehand flower-and-bird painting and my painting creation

重庆大学硕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III III 目 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 II 1 绪 言 1 2 近现代“随类赋彩”的发展及其表现 3 2.1 继承传统设色观念的画家及其作品 3 2.2 融汇国外设色方法的画家及其作品 5 3 当代“随类赋彩”的发展及其表现 8 4 随类赋彩在个人创作中的运用 10 4.1 在写生过程中形成的作品 10 4.2 写生实践后形成的作品 11 5 结 语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附 录 16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作品获奖参展目录 16 B. 作者作品 17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言 PAGE PAGE 10 1 绪 言 中国画又叫丹青,以笔墨作为主要艺术语言,其色彩也有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 在用色上,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及南朝宋·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 的“以色貌色”,概括了中国画设色方面的基本原则。就是说,绘画的色彩应按 照不同的具体物象而给以具体的表现[1]。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即: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 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六法”的 提出其本意旨在为品评画家的画艺优劣制的标准,但在客观上,“六法”所体现 出的真理的普遍性及体系的严密性都为后来中国画的创作和批评,提供了坚实的 理论基础,它提出了中国画用色的模式[2]。 “随类赋彩”就是根据不同的类象赋绘五色(五色即赤、青、黄、白黑泛指 各种颜色)这是说画的色彩应该按照不同的物象,而给以具体表现。所谓“类” , 即物象的固有色,不同的类,所呈的色不同[3]。“类”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之色 , 郭 熙在《林泉高致》中有:“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苍, 秋净,冬黯”的说法。 其实这正是类型色的具体说明,水有千条,泾清渭浊,何 以春季发绿,冬季发黑,这四种分法非但不是“固有色”,反而应看作是因环境 色作用而产生的色彩感觉[4]。而“赋”,则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是主体思想意愿 的体现,赋彩是随类客体性的主体表现 ,是互生互根互为因果的辩证统一关系。由 此,我们可以看出“类”是色彩的总和,“赋”是依据的方法[5]。 谢赫“六法”不仅是对以往“随类赋彩”的历史性经验总结 ,而且是对其后 千年中国画色彩理论的预见性测定。历代画家穷思冥索,历代画论解词阐义,也 大体脱不了“随类赋彩”的窠臼。如顾恺之《画云台山记》的景物色彩设计,陆 探微画一乘寺的花卉大都是这样的[6]。 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随类赋彩”的本意并不是将客观色彩如实 描绘,而是将客观对象分为若干类别,然后按类别来确定色彩[7]。由此,我们可以看 出“随类赋彩”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赋色要以客观现实为依据,随物象类别的 不同而赋彩。另一层含义是画家主观赋予的,它不是纯自然色的再现,它是画家意 象思维的结果。如墨竹、墨荷叶、储石梅花等,都不是物象本身的固有色,而是画 家联想、虚构出来的。 “随类赋彩” 奠定了中国画色彩的理论基础,提炼概括了中国画色彩方面的 主客互辩互证的基本原则[8]。并且在实践活动指导下,不断发展、不断丰富其内容, 如在中国古代的宫廷院画中,富贵的意态就常常通过富丽的色彩来体现[9]。因为古 代宫廷画家所画的花鸟画主要作用就是供皇家赏玩和装点宫寝,所以在设色上自 然多是绚丽多彩的;又如文人画家因为多是具有丰富文化修养的士人,所以他们 推崇林泉高致、隐居避世、淡雅闲适的意趣。在绘画创作上反对匠气和俗气,追 求平淡天真的艺术境界[10]。在绘画色彩的运用上自然反对浓艳绚烂的颜色,追求 淡雅、清幽的色调。但是,无论如何其“随色象类,曲得其情”的基本精神却始 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近现代“随类赋彩”的发展及其表现 2 近现代“随类赋彩”的发展及其表现 在中国近现代时期的画坛上,一方面一部分人坚守中国艺术传统,坚持发展 国粹艺术。另一方面,由于国门打开,一些先进的艺术思潮、新鲜的绘画方式的 传入,还有一部分中国人开始学习国外的艺术思想和绘画品种,并将其融入到自 己的国画创作中。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类赋彩”的观念得以不断推广和应用。 随着画家们对色彩抽象性价值的不断认识,“随类赋彩”的观念得以承继和发展。 2.1 继承传统设色观念的画家及其作品 近现代的中国文化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在民族灾难中艰难的发展,许多艺术 家心系国家安危,以复兴中国、继续发展民族文化为己任,并把这种思想很好的 融汇进自己的艺术学习、艺术创作中。在艺术上,他们坚持中国传统艺术观念, 继承文人画传统意义的大写意形式,在学习绘画的同时,学习古书、诗文、金石 篆刻、书法等科目,画面中讲究“诗、书、画、印”为一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