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史复习资料
第二章奴隶社会时期的音乐
二、古希腊的音乐
1、古希腊的乐器
古希腊的乐器见于雕刻、壁画和文学记载的有以下几种: 西林克斯(syrinx)用芦苇制成,形似排箫的一种吹奏乐器。 里拉琴(Lyre)手指拨弦而发声,最早由乌龟壳制成,有四根弦,后来在发展中形成很多样式,弦也增多,但以七弦为主。 阿夫洛斯管(aulos):也称竖笛,音色近似于现代双簧管,由两根管子组成,一长一短,各有数孔,可以同时发两个音。 3、古腊音乐的调式 古希腊的调式以四声音阶为基础,早期四弦里拉琴的空弦音,刚好是音阶中的四个音。它的调式看阶是自上而下排列的。主要调式有: 多利亚(两个全音一个半音)弗里几亚(全音半音全音)利地亚(半音、全音、全音)
古希腊的记谱法是字母记谱法,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相应的音高。
第三章中世纪音乐 格里高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也叫“素歌”或“古罗马赞歌”。
“素歌”有自己的调式体系,在节奏上自由松散,旋律庄严朴素。歌谱是用纽姆谱记在四条线上。
素歌的特点是:
1、有严格的演唱形式和演规划;
2、都是单音音乐;
3、用拉丁文演唱。 教会调式系统 中世纪教会音乐中运用的调式称为“教会调式”或“中古调式”。 教会调式仍沿用古希腊的调式名称,但与古希腊调式不同。它共有八种调式,四种正调式和四种副调式,将调式的第一级音称为“结音”第五音称为“属音”。以结音开始的为正调式,以属音开始的为副调式。 伊奥尼亚和爱奥利亚调式(今日的大、小调式)是十六世纪瑞士人格拉里安(1488-1565)才把它纳入调式体系的。
圣咏的记谱 现存最早的是9世纪出现的圣咏手抄本,它是用符号谱记谱的。符号谱又称纽姆谱,它用点、横线、斜线、曲线等符号标记在歌词的上方,
2 指示旋律的大致轮廓。这是现代记谱法最早的根源。
10世纪出现了“表示音高的”纽姆谱,然后出现了用一条或两条线指示某些相对音高的一线谱或二线谱。到了11世纪初,圣咏开始使用四线谱记谱。这使相对音高的准确记谱法成为可能,只是这种记谱法还不能准确地表示圣咏的时值和节奏。 圭多·达雷佐(Guido dArezzo约995—约1050)意大利本笃会修士。他在1025年出版《微言》一书,阐自己的理论,并发明了唱名法,以帮助唱诗班的僧侣记住全音和半音的位置。 他的六声音阶唱名是:ut、re、mi、fa、sol、la。
第二节教堂复调音乐的产生和发展
对格里戈利圣咏进行改动或加上别的声部都是教会的清规戒律所不允许的。但中世纪的教会音乐家们不甘寂寞,从九世纪开始,不断地尝试着把格里戈利素歌处理成多声部结构。 最早的尝试是以格里戈利圣咏为“固定调”,在它下方加上平行五度或平行四度的声部,称为“奥尔加农”。
一、奥尔加农 “奥尔加农”(Organum),是西方复调音乐的鼻祖。它被看作一种特殊的演唱实践,这种实践最初似乎是在成人与儿童同时演唱圣咏时自然地产生的。 人们发现,一首圣咏可以通过下方增加一个平行四、五度的声部得到装饰而使之显得突出,音响也可以通过上下方八度的重叠而变得更加协和。 11世纪末出现了一种与过去很不相同的奥尔加农,它以四、五、八度的混合为基础。 两个声部时而对比,时而平行,反向进行更多。开始与结束的音总是处在同度或八度上,奥尔加农声部也从圣咏的下方移到了上方,变得越来越突出和独立了。
二、第斯康特 到十一世纪以后,复调音乐吸取了民间音乐中的复调因素,逐渐打破了完全协和音程(纯四、五、八度)平行进行的局限,出现了反向进行和不完全协和音程。 在十二世纪巴黎是多声部音乐的中心地,巴黎的第斯康特(Dis cunt)乐派就是在素歌旋律的上方创作上另外一个声部,与素歌相距八度或五度,两声部可以平行,也可以向或斜行。
三、巴黎圣母院的复调音乐在巴黎圣母院产生的这种复调传统对音乐史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创造了一种高度装饰性的花腔奥尔加农风格,发展出三到四个独立声部的复调,以及一种以有量节奏控制声部的系统和与之相关的记谱法。 虽然不少音乐家对此都有贡献,但其中有两个最杰出的代表,他们就是雷奥南和佩罗坦。
四、经文歌 13世纪后半叶最流行的复调体裁是经文歌。就像是对圣咏的复调装饰产生出音对音的奥尔加农、花腔奥尔加农和迪斯康特一样,经文歌产生的初衷也是出于对已有复调体裁的进一步装饰。
第三节中世纪的有量记谱法
复调的发展促进了记谱法的完善,因为声部之间的协调要求更准确的节奏和节拍。 弗朗科在他的著作《有量歌曲艺术》(约1260年)中总结了1225年以来的记谱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音符时值系统,这就是对以后几百年的西方音乐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量记谱法。 弗朗科的系统使记谱法可以明确地指示节奏,包括了三种主要的音符时值:长音符、短音符和小音符。 第四节中世纪的世俗音乐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与宗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