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舟山田家炳中学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舟山教育学院
PAGE \* MERGEFORMAT 1
舟山市田家炳中学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经深深融进了中华子孙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它对中学生的影响也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中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多元文化的冲击的现实,又让人们担忧,新一代的成长能否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对中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己成共识。由此我校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工作。
一、我校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现在,一说起教育,都提倡教育创新,提倡美国式教育,都否定了中国传统的、刻板的、以本为本的教育方式。于是,很多学生相信圣诞老人,知道KFC,喜欢嘉年华,但是他们不知道阿福,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许多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但却不知道儒释道为何许;有些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甚至连中文写作都做不到文从字顺: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时至今日,亲情的淡漠、人情的冷漠、对生命的无视、对弱小的蔑视,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整体来看这是一个情感稀缺而不是情感泛滥的世界。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是历来有着急公好义、除暴安良、舍身取义、古道热肠、杀身成仁的传统,不是一直有着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向往亲情的传统吗?其实早些年开始我们的教育纲要里就具体说明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了解五千年历史中孕育的优秀传统美德,如公证无私、嫉恶如仇、诚实笃信、不尚空淡、戒奢节俭、防微杜渐、三省吾身、豁达大度、温良恭俭让等修身之道;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理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等。”使得在中学生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更加明确、也更具有导向性。
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中就把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放到了特殊重要的位置,尤其在语文选修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诵读课的比重;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完善中华民族始祖的祭典活动,充分发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民族节庆的作用。让学生遵照传统习俗、口诵古词佳句、传递中国古老文明,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宿感都放进这些传统节里,通过过节,延续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使青少年耳濡目染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然而,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我们同时也看到问题的存在。
(一)对文化内涵和文学知识知之甚少
这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古代文学知识的欠缺和文学功底的贫乏上。问卷回收率不高,原因是相当一部分人或者足漠不关心或者虽表现尚浓厚的兴趣却自认为水平有限不敢作答。现场问答结果是多数对课本里出现的、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古代文学知识有所了解;但相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修身养德的名言警句、典故等了解就欠缺了些。对传统处世知识及立志部分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回答正确率人数均不足百分之三十,对古代书画艺术更是知之甚少。可见中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视野相当狭窄,这种状况实在叫人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及审美情趣非常担忧。
(二)对学习方式和思想接受良莠不分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和糟粕并存,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当然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调查总体状况是好的,但有两个细节应引起注意,一是对糟粕文化因素态度不明,如国家对算命应采取何种态度,中学生中认为顺其自然的占29%,对遭遇到大事用求卦算命方式解决的态度不明的占到41%;对买房看风水的观念认同的占12%,还有16%认为好玩,更有5%认为这是种科学预测;对病人求助于巫术的态度不明的占9%,还有4%认为有定道理。二是对某些相关问题的认识上,高中生的认知显然有所欠缺。如周易八卦与算命迷信之说的区分,如古代酒文化和饮食文化的传承等等,如果对传统文化不分良莠、照单全收就易出现价值观的判断不明,反而不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的鉴别能力。有人曾说: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热衷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甚至到了良莠不分程度。无论这遗产来自古人何种的精神状态――愚昧、残暴、迷信、错误的习俗,只要贴上时间的标签,就会被当作有价值的东西加以推广。也没人能否认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世界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中国和希腊那样,一次次被异族用武力征服,又一次次用文化将征服者同化。但历史文化的特点总是精华与糟粕混杂在一起,并且绝大多数情况是精华被那些有形的、表面的、易于言说和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