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约束机制选择及其模式演进.docVIP

P2P平台约束机制选择及其模式演进.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2P平台约束机制选择及其模式演进

P2P平台约束机制选择及其模式演进   本文研究发现,P2P平台是根据耐心程度在匹配不同的约束机制。三种机制选择与配置的规律是:耐心充足和耐心匮乏的P2P平台会分别受到声誉约束和刑事制裁。耐心不足的P2P平台在行政监管启动之前,优先由私人纠纷解决机制在其约束范围内进行约束;在行政监管启动之后,优先由私人纠纷解决机制和诉讼制度的组合进行约束,一旦私人纠纷解决失效,则只能依靠诉讼制度。P2P平台约束模式的演进过程与行业发展阶段同步,是一个从自律走向他律、从单一走向混合的过程。我国应采取以行政监管为基础的混合约束模式。   P2P平台;声誉;第三方组织;诉讼;P2P平台监管F830.39A0025-08   ①   参见P2P网贷行业信息门户网站“网贷之家”数据(http:///news/baogao/25661.html)。   〔作者简介〕汪炜,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扬扬,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27。   一、文献回顾   P2P网贷(Peer-to-Peer Lending)行业是互联网金融的活跃领域。截至2015年12月,我国P2P网贷行业累计融资额超过9800亿元,P2P平台共有近2600家。但是行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潜藏危机,自2011年至2015年11月底已有1157家P2P平台发生歇业整顿、提现困难、挤兑、倒闭或跑路事件①,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大量P2P平台未尽责履职,存在产品与模式异化、信息审查不严、信贷技术落后、内控机制紊乱、风险识别与化解能力薄弱等问题,一旦个别借款发生违约,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而整体倾覆,甚至引发波及全行业的信用危机。此外还有部分P2P平台专为诈骗、自融等欺诈目的而成立,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刑事犯罪,因此亟需对P2P平台施加有效约束。   国内外学者就各国P2P网贷行业的约束模式与对策举措提出了不少意见与建议〔1〕,当前关于该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且以行政监管角度为主。   从我们搜集到的文献分析,关于约束机制比较方面的研究较少,其中探讨声誉机制与诉讼制度关系的较多。Woodruff(2002)证实声誉机制和诉讼制度在法律体系不完善的国家呈现互补关系〔2〕;Bakos & Dellarocas(2002,2011)立足于社会总剩余,对比了电商市场上声誉机制和诉讼制度的效率〔3〕;张维迎、邓峰(2003)定义信誉与法律的关系为在供给上相互补充,在需求上相互替代。〔4〕针对诉讼制度与行政监管的研究数量次之。上世纪大多数文献从执法主体中剔除了监管者,主张只要法律是最优设计,执法只需法庭。其中Pistor & Xu(2003)的“不完备法律理论”认为法律内在的不完备性将削弱其阻吓功能,使监管者优于法庭〔5〕;Glaeser & Shleifer(2001)利用东欧国家的经验证据,也发现当法律体系失效时,有必要引入监管者。〔6〕而涉及其他几对关系的文献更是寥寥,且没有文献将多种机制纳入统一框架进行研究。另一方面,现有文献在机制选择问题上也未形成普遍认可的理论体系。首先,忽视了自发声誉约束和法庭执法的局限性,没有将第三方组织作为信息中介、执行中介的双重作用以及行政监管除事后查处之外的价值纳入模型;其次,选择不同机制时,没有讨论其生效范围、区分约束对象的声誉重视程度(耐心程度),也没有考虑当事人期望赔偿所得对其选择的决定性影响;再次,只关注社会总剩余大小,无法评价约束成本对约束对象之剩余的影响。   本文关注自发声誉约束、第三方组织支持的声誉约束(简称“组织声誉约束”)、私人纠纷解决、诉讼制度和行政监管等多种机制对P2P网贷行业的约束及其互动关系。   立足P2P平台约束问题,系统性地讨论几种约束机制的选择及演进,试图补充该问题研究之不足,为我国P2P网贷行业约束模式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四、P2P平台约束模式的演进及对策建议   (一)约束模式的演进   尽管我们在设计模型时尽量贴近现实情况,但鉴于研究对象的新兴性与复杂性,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强的假定。不过本文的重点在于描述P2P网贷市场的结构和环境,揭示P2P平台受不同机制约束的基本规律,一般性地归纳约束模式、勾勒约束框架。P2P平台的约束模式与行业发展同步演进,从自律走向他律,从单一走向混合,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在“萌芽期”,P2P平台数量很少、规模较小,自发声誉约束凭借的是互联网社交平台和搜索引擎,以极低的成本为投资者提供P2P平台声誉传播途径,无需依靠第三方。   在“扩张期”,P2P平台数量和规模大幅增长,第三方组织承担了广泛传播信息的职能,启动组织声誉约束,且作为主导约束机制;若出现侵占型P2P平台,由诉讼制度加以补充。   在“爆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