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领海制度形成的国际政治博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领海制度形成的国际政治博弈 Case 27. Political Games on the Formation of Territorial 领海概念的确立在于国际关系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主权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的需要,早期围绕领海宽度的主要学说和观点主要体现为航程说、视野说、射程说、3海里原则。传统的3海里规则在本质上是西方海洋强国主宰国际海洋秩序的产物;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围绕领海宽度问题的国际关系斗争,主张宽领海界限的国家以沿海利益为基础的结盟,与主张窄领海界限的国家以主张海洋利益为基础的结盟相对抗,构成了围绕领海宽度斗争的焦点;冷战背景下的美苏对抗以及以美苏为中心的两大阵营的对抗也对围绕领海宽度的海洋政治结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领海概念的产生以及围绕领海宽度的早期主张 在领海制度确立之前,围绕领海权利的主张及国际斗争已经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最早对沿海海域的政治的关切,涉及的是统治者对特许权的分配。这些特许权包括:对浅海渔场以及湖沼盐床的专属权利、港税的豁免、狭窄海峡的无碍通行以及礁脉等海岸地形作为地产疆界的标志。”当然,对这种权利的军事考虑也相当重要:“由于在海上挫败敌人往往比在敌人登陆后较为方便,因此一些国家组织了海军,在沿海海域进行活动,以保卫国家。”此外,海洋贸易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制止走私、对鱼类不断增长的需求,而在现代对石油泄漏污染环境的关切、对船舶安全的关心等都使得沿海国家对邻接海域的主权权利要求日益增强。其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国家对部分海域行使管辖权的法律概念有必要予以牢固地确立、领海宽度的确定、划分领海范围的办法。据历史考察,领海概念萌芽于古罗马时期,罗马法的注释学家断定皇帝有权像惩罚在陆地上犯罪的人一样来惩罚在海上犯罪的人。而领海概念的初步形成是在中世纪。12世纪意大利法学家阿佐(Azo)、14世纪的意大利法学家巴托拉斯(Bartolus)都主张皇帝有权对海洋的公有性质加以限制,任何国家的君主都有对沿海一定范围内的海域拥有权利;16世纪的荷兰法学家真提利斯(Gentilis)主张沿海海域是毗连海岸所属国家的领土的延续。真提利斯的主张对领海观念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以致有学者评价说:“只是在真提利斯之后才在国际上提及领水,这是完全正确的。”格老秀斯(Grotius)与塞尔顿(Selden)海洋自由论与封闭海洋论的争论也正是在领水概念得以确立后展开的。对领海概念较明确的具有国际法效力的界定见于1958 年的《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1982年《公约》在肯定这一定义的基础上,增加了群岛国领海的内容:“沿海国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形下则及于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相对于领海概念的确立,关于领海宽度的争议则要复杂得多。其代表性的主张有:(1)航程说:如意大利法学家巴托拉斯主张沿海国对领海的管辖权延伸至从海岸算起100海里的距离或相当于两天的航程。16世纪荷兰法学家真提利斯以及英国法学家普洛登(Plowden)等人持有类似的主张。(2)视野说:即以目力所及的地平线作为领海的界限,一般此距离为14海里,最早采用这种办法的是苏格兰以及英国、西班牙等。如1566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规定:“任何船只都不能进入我们的海岸、海湾或河流,即从我们的土地上看见的界限以内,以伺机破坏我们或我们的盟国的船只。”(3)射程说:即以沿海国在岸上拥有的实际力量来决定海上行使控制权的范围。最早使用大炮射程规则的是1610年荷兰和英国的渔业争端。真正将这一概念引入国际法的是荷兰法学家宾克舒刻(Bynkershoek)。1702年他提出海岸对海域的控制权,“使陆地的权力扩展到炮弹爆炸的地点显然是较为合理的,陆地的权力是以武器威力的范围为范围”。这一制度在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为荷兰、法国等国家所执行。(4)3海里原则:最早的3海里连续性领水的主张是瑞典1756年提出的。3海里主张提出后得到了部分国家的采纳:美国总统华盛顿在1793年对英法战争发表的声明中指出将在海岸3海里内保持中立;此后法国在1795年与突尼斯签署的条约中也采纳了这一规则。1878年英国颁布《领海管辖法》,建立了3海里领海制度。 到19世纪,几乎所有的沿海国家都宣布建立领海,对领海实行管辖。至此,公海和领海的区分已经基本确立,除了挪威、冰岛、瑞典一贯采用4海里以及葡萄牙于1885年提出6海里的主张外,3海里领海制度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承认。对于3海里规则的地位,英国学者斯塔克评价说:“到了19世纪,法学家、法院与各国惯例都已广泛采用了3海里的限度。到20世纪,这种限度继续得到英国、美国这两个海洋大国的坚定支持,但仍未能被承认为国际法的普遍规则。”普雷斯科特也

文档评论(0)

wendang_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