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森林人物形象分析文献综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挪威森林人物形象分析文献综述

挪威森林人物形象分析文献综述   村上春树(1949年-)是日本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79年凭借处女作《且听风吟》登上文坛,30多年的创作中,先后完成了《寻羊冒险记》(1982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985年)《挪威的森林》(1987年)、《奇鸟行状录》(1994年-1995年)、《斯普特尼克恋人》(1999年)、《海边的卡夫卡》(2002年)、《1Q84》(2009)、《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2013年)等主要作品。他的作品不仅在日本国内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在世界范围内也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被美国、英国、德国、中国、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翻译出版。就像日本评论家沼野充义指出的那样:“现在,与其说村上春树是日本作家,不如称其为世界作家更为妥当。”[1]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也是迄今最为畅销的一部作品,自1978年出版以来发行突破1000万册(2009年统计),确立了村上春树畅销作家的地位。诺贝尔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不无羡慕地幽默道:“他一个人卖的书比我们日本所有的作家卖的还要多。”1989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以来,在中国大陆至今畅销不衰。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在他的散文集《世纪末的反思》中,把《挪威的森林》列为了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部文学译著之一。这部作品吸引众多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成功的人物形象刻画,娴静典雅而又忧郁的直子、自闭的木月、孤独迷惘的渡边、桀骜不驯的永泽、高贵令人怜爱的初美、外表坚强内心孤独脆弱的绿子等这些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人印象深刻,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找寻到自己的身影,产生心灵的共鸣。   中国大陆《挪威的森林》研究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物形象研究   邹洁、王顺辉(2013)《生本能与死本能的一场博弈――对〈挪威的森林〉中女性形象的精神分析解读》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本能理论生与死的二元对立即“生本能”与“死本能”分析直子、木月、绿子的性格及直子、木月选择自杀的原因。段继红(2012)《〈挪威的森林〉主人公心理状态之剖析》中从心理活动、精神分裂、人格分裂、精神问题四个方面对主人公木月、直子、渡边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秦瑞、杨青芝(2010)《解读〈挪威的森林〉中的三个女性形象》运用佛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本我、自我、超我)分析三个女性形象。田丰(2007)《〈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世界》是比较突出的一篇论文,突破了以往研究个案时静态、单一的情况,将《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形象与《且听风吟》等其他作品中若隐若现的女主人公相联系,突出了村上春树为什么会在《挪威的森林》中正面描写直子之死的深层文本构造。李铁坤(2006)《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的女性形象》运用精神分析法和原型批评理论对直子、绿子形象进行比较分析。   2 主题研究   陈英芳(2012)《〈挪威的森林〉中的生死问题―基于生死链的考察》通过作者精心经营的木月-渡边-直子、直子-渡边-绿子、永泽-渡边-初美、直子-渡边-玲子这几条生死链来探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生死观。张能泉(2011)《在生死之间挣扎-论〈挪威的森林〉的生存意识》。吕春月(2010)《〈挪威的森林〉的复调性》借用俄罗斯文学评论家哈伊尔?巴赫金的复调性理论对作品进行重新解读,从他者、社会指向性及读者三方面分析作品的复调性,探究作品是如何与他者、社会及读者对话,并达到疗愈读者作用的。赵佳舒(2008)《生与死的二元对立-论〈挪威的森林〉的主题》、(2007)《村上春树的精神世界――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视角解读〈挪威的森林〉》引入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对小说“生与死“这一二元对立主题、作者心理、象征手法以及性爱描写等做出了多维度的探索。   3 创作手法   冯明舒(2013)《〈挪威的森林〉解读村上春树作品的语言特色》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情景描写、人物刻画、修辞运用、拟声拟态词的使用、动物的使用揭示了村上春树作品语言特征。赵倩倩(2012)《〈挪威的森林〉的语言意境魅力》从新奇的修辞、幽默风趣的行文、简练生动的对话、哲理意味的话语四个方面阐述了作品的语言魅力。吕秋薇(2011)《浅析〈挪威的森林〉艺术特色》从人性的描写、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和作品深度等方面分析《挪威的森林》的艺术特色。代小艳《论村上春树作品〈挪威的森林〉中的“自闭意识”及“自我救赎”》通过对文本细致的解读和深究来分析作品《挪威森里》的主人公以及青年一代人内心的痛苦进而达到自我疗救和救赎的意图。顺便还对作者的追寻主题进行了探讨。吴雨平(2009)《文字载体与审美内涵的和谐统一――〈挪威的森林〉的叙事策略》从艺术手法入手分析了小说中对象征、隐喻的运用,小说的语言特色以及叙事策略等。   4 译本研究   孙守乾(2012)《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