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境界几种分别课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诗境界几种分别课例

关于诗境界几种分别课例   教学目标:   1.理解术语“隔”“不隔”“显”“隐”“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同物之境”“超物之境”   2.理解王国维的观点,和朱光潜的新的解读   3.理解文中诗词句的内涵   4.理解本文最后一段   教学重难点:   1.朱光潜关于诗的境界的新的解读   2.文中包含的美学内涵和朱光潜的美学成就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从前诗话家常拈出一两个字来称呼诗的这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严沧浪所说的“兴趣”,王渔洋所说的“神韵”,袁简斋所说的“性灵”,都只能得其片面。王静安标举“境界”二字,似较概括,这里就采用它。”(朱光潜――《诗的境界》)   那么朱光潜先生顺着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他又有怎样独到的见解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两位大师思想花火的碰撞,去欣赏朱光潜先生的这篇文章。(板书:碰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文的题目为《关于诗的境界的几种分别》,请问说了几种分别?   生:两种。   师:哪两种,同学仔细说说。   生:第一种是“隔”与“不隔”,第二种“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师:那么朱光潜先生对于这两种意见的判断是?   生:不同意。   师: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他的观点呢?   生:第一个观点用了“似有可商酌处”,第二个观点用了“很精微的分别,似待商酌”。   师:对的,用了同一个词语“商酌”,可以看出朱光潜对于王国维的意见是有所保留的,那么他到底提出了怎样的新的不同的见解呢?接下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深入解读他的观点。   三、深入文本、解读观点:   (第一部分解读)   师:王国维所提出的第一个观点是“隔”与“不隔”,请用王国维的话来解释何为“隔”,何为“不隔”?(板书:隔与不隔)   生:隔如雾里看花,不隔是语语都在目前。   师:很好,隔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仿佛读起来是凝滞的,不流畅的。不隔是说诗歌的形象鲜明生动,含义耐人寻味,读起来可以一气呵成。   师:那么同学们能否用诗中的诗词句来阐释“隔”与“不隔”呢?   生:欧阳修的《少年游》中的上阕的词句是不隔。   师:能仔细地阐释下吗?   生:行色苦愁人。表现了主人公的愁苦的心情。   师:那么愁苦的心情从何而来?   生:从题目《少年游》而来,少年在外,家里的人对他――   生:思念之情。   师:思念之情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呢?   生:阑干十二。主人公倚靠在阑干边上,极目远眺。   师:眺望什么?   生:远方的人,表现了他等待时间之长,内心的焦急。   ??:很好,还有其他的例子吗?   生:“谢家池上,江淹浦畔”是隔的诗句。“谢家池上”是用了“池塘生春草”的典故,“江淹浦畔”是用了《别赋》的典故。   师:而且还用到了《别赋》的作者,南朝才子,江淹的名字的典故。   师:所以,依我们看,隔与不隔的分别就是从情趣和意象的关系上面看出的。情趣和意象相熨帖,使人见到意象,便感到情趣,便是不隔。意象模糊凌乱或空洞,情趣浅薄或粗疏,不能在读者心中表现出深刻的境界,便是隔。   师:这样看来,从隔与不隔的角度去看,朱光潜是赞同的。但是为什么又说“似可待商酌”呢?他又从什么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呢?   生:显与隐的角度。(板书:显与隐)   师:那么作者是怎么说的呢?   生:“显”则流于粗浅,“隐”是流于隐晦,这是大家都看得见的毛病。但是“显”也有不粗浅的,“隐”也有不晦涩的。   师:那也就是说,显与隐是各有各的――   生:妙处。   师:什么妙处?   生:显则轮廓分明,隐则含蓄深永,功用原来不同。   师:对的,显与隐实则是平分秋色,各有功用,那这样看来,原来的王国维的“隔”与“不隔”似乎太看重“显”了。显与隐不仅各有功用,而且在不同内容的诗歌中也是有不同的作用的,能具体说一下吗?   生:写景诗宜显,言情诗所托之景虽仍宜于显,但所寓之情则宜于隐。   师:很好,接下来请同学用朱光潜的显隐说的观点来判断温庭筠的两首作品,觉得哪首词更好,哪一首你有不同的意见呢?   出示PPT:温庭筠《忆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温庭筠《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学生讨论,回答)   生:我觉得第二首更好。   师:那你对第一首词有怎样不同的见解呢?   生:我觉得第一首的最后一句“肠断白苹洲”有点过于显了,可以删去。   师:为什么?   生:这首词为言情词,言情诗所托之景虽仍宜于显,但所寓之情则宜于隐。所以最后一句可以删去。   师:很好,同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