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鹿鸣》于盛世,叹《弁》于衰颓(下).docVIP

享《鹿鸣》于盛世,叹《弁》于衰颓(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享《鹿鸣》于盛世,叹《弁》于衰颓(下)   上文中我们讲到,《鹿鸣》这首宴饮诗就如同礼乐文明的教科书一般在西周中早期宗法礼乐舞台上熠熠放光。然而随着政治形势的不断恶化,《鹿鸣》这样标准的礼乐文明场景在西周晚期渐渐消失了,礼崩乐坏甚嚣尘上成了时代风气的主题。   礼崩乐坏,这个词即使没有系统学习过古代文学的中国人也都是非常熟悉的,它代表了西周盛世这个上古美好时代的结束。那到底什么是礼崩乐坏?这个问题其实有点难度,我们往往只能从某些角度出发、以点概面去说明它。那么在《诗经》这部横跨“制礼作乐”和“礼崩乐坏”两件大事的经典中,有哪些内容可以直接表现礼崩乐坏呢?我们说宴饮诗可以,具体地说就是描写西周后期至东周的宫廷宴会场景的宴饮诗最能说明礼崩乐坏这个问题了。   按照常识,当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势趋向恶化时,首先作用于的肯定是老百姓,可西周时还没有那么多以忧国忧民为己任的诗人去关怀老百姓,他们的话语权一般而言得不到保障。百姓不行就只能靠贵族了,当然也不能指望养尊处优的贵族们靠颠沛流离来表现礼崩乐坏,什么可以呢?喝酒吃饭!眼看着享受了二百年的荣华富贵就要灰飞烟灭了,谁还能继续没心没肺、温柔敦厚地喝酒吃饭呢?老贵族们淡定不下来,宫廷宴会也就变了一种味道。我们来看描写周王宴请兄弟亲戚的《小雅??弁》篇:   有?者弁,实维伊何?尔酒既旨,尔?ゼ燃巍F褚烈烊耍啃值芊怂?。茑与女萝,施于松柏。未见君子,忧心弈弈;既见君子,庶几说怿。   有?者弁,实维何期?尔酒既旨,尔?ゼ仁薄F褚烈烊耍啃值芫呃础\嘤肱?萝,施于松上。未见君子,忧心?T?T;既见君子,庶几有臧。   有?者弁,实维在首。尔酒既旨,尔?ゼ雀贰F褚烈烊耍啃值苌?舅。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   “有?者弁”,这是起兴。?同规,形容皮帽顶上尖尖有角的样子;弁是一种皮制的帽子,是周代贵族经常佩戴的。这首诗上来向我们交代的是参与宴会的人的身份,这是一场高级的王室宴会,参与的都是当时的贵族,而且从后面的比喻中可以很明显地读出主持这场宴会的应该就是周王。那么,宴会上周王宴请的是哪些贵族呢?   “岂伊异人?兄弟匪他”,“岂伊异人?兄弟甥舅”,周王宴请的是他的兄弟亲戚。《大雅?思齐》篇中有“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于家邦”,我们知道周王朝是最重视兄弟亲情的,今天说的朋友这俩字最早的意思在金文里边就是亲兄弟。另外考古上还发现周王朝建国之前的墓葬中不是两口子埋在一起,而是把哥俩埋在一起。从表面上看《?弁》中周王宴请兄弟是完全合理而且合礼的,但如果我们深究一下这个地方还是很容易看出问题的。“茑与女萝,施于松柏”,“茑与女萝,施于松上”,“如彼雨雪,先集维霰”,这连续的几个比喻比的都是作为客人和被统治者的亲族与宴会主人周王之间的关系,可是仔细读来真是惊心动魄。主人是松柏一样的高树大枝,而我们这些人只是攀附其上的蔓生植物;我们与周王今日的宴会就像是雨雪一样,过不了多久就会消融了。注意,这里不仅仅是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更是要说女萝攀缘松柏,人生短暂如霰似雪,祸福死生更加无常。对一场本应该循规蹈矩的宴会使用这样的比喻,流露出的是掩盖不住的消极颓废,而且这种颓废的情绪还在宴会中不断地蔓延着。   “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未见君子,忧心?T?T;既见君子,庶几有臧”,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大概就是未曾见到君子面时我们是忧心忡忡、忧思绵绵,如今见到君子面我们是荣幸欢腾、满心喜悦。我们说这两句话无论从格式还是内容上都很像《卫风?氓》中的“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当然这个可能是《氓》学习《?弁》,也可能没有直接联系、只是《诗经》中的套词惯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氓》中的这种感情是很奔放的,是违背了当时礼仪的。当然作为一首描写婚姻问题的国风,如果我们不从卫道士的角度上分析,这种迸发的感情是完全可以被理解、被体谅的。但是,当这种富有戏剧性的感情出现在周王宴请兄弟的正式场合时,就不能原谅了。我们看以《鹿鸣》为代表的早期宴饮诗中与会人士哪里会有这样的情绪变化?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讲究的是克己复礼,什么是克己复礼呢?就是约束自己,克制自己的言行,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按照周家礼仪,连在日常生活中都不能大喜大悲,更不要提国家性宴会这种官方场合了!   那么为什么会因为一场宴会就从“忧心?T?T”变成“庶几说怿”呢?《?弁》篇的最后四句直接解释了这个问题,因为“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这话说的是非常严重的,说我们这些兄弟亲戚呀,不知道哪一天就驾鹤西去了呀,还能有几多时间可以叙天伦呀!所以今天咱们就开怀痛饮一番,及时行乐才是正理呀!瞧瞧,这是说的什么话!《鹿鸣》中有这样的话吗?当然不可能有,那是礼乐文明的教科书。可是再看看《?弁》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