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峰园we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文峰塔兴建原因 * 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县城东南一公里的巽山之上,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为振兴榆社文峰而兴建,距今已有280年的历史。是榆社的标志性建筑,亦被称作是榆社的文化“图腾”。 塔高38米,内径 3米,共13层,占地面积69.2平方米,为八角锥形砖木结构的空心体。第一、二层砖砌月梯和回廊,可拾阶而上。三层以上用木板、铁钉筑梯,可攀爬登临。塔体外面,每层均有砖砌檐、椽、斗拱。四面砌有拱圈洞门,可供凭览。洞门上字匾阑额,花纹图案工艺颇精;塔顶置宝瓶,玲珑剔透。整个塔体构思奇特,工艺精细,造型雄伟、庄严、美观。 文峰塔位于榆社县城东南1公里的巽山之上,是一座创建于清代康熙六十一年(1722)的文峰塔。此塔乃是根据“塔在巽(东南方向)峰则文运胜”的风水言论为振兴榆社文风而建,初期直呼“文风塔”,其后年湮代远讹名“文峰塔”。文峰塔从康熙末开始建,历时三年,至雍正三年(1725)告成。塔为锥形砖木结构,共13层,高约38米,占地69.2平方米,内为空心,底层直径约3米。文峰塔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有砖砌月梯及回廊,可拾级而上;三层以上有用木板、铁钉而成木梯以供攀高。其间石阶层层,盘道曲曲,如步云路一般。塔体的外面,每层都有仿木结构砖雕出檐、斗拱;四面开砌拱券洞门,以供凭览;洞门之上有砖雕塔匾,图案花纹十分精致;塔顶置宝瓶,角隅悬挂风铃,微风吹动,叮当之声不绝于耳。 2006年县委、县政府投资800万元在对文峰塔进行修葺的同时,围绕文峰塔新建了占地100亩的文峰园,园内花木掩映,景物秀丽,有广场、音乐喷泉、回转阶梯、浮雕画廊、台阶瀑布、健身器材等景观和设施,是一个集赏景、休闲、娱乐、健身、表演为一体的好去处。 当地旧有端午节踏柳之俗,文峰塔建成之后,民间相传游塔可治百病,于是踏柳被游塔替代。此俗沿袭用数百年而不变,故每逢端午节游园、登塔者比肩继踪,络绎不绝。 塔之神,相传游塔可治百病也。每逢五月节,游客云集如织,此俗相沿数世纪也。嗟乎!箕之文峰塔,就如箕民之魂灵也。 文峰塔位于榆社县城东南二里的巽山之上。东连山岭,西俯漳河之畔平川,南对笔架山,北临仪川河。巽山山势起伏,宛如两臂环围献果拱壁,塔建基上,如笔锋直插霄汉,指画星斗。早上日出,塔影倒落仪川河水,如笔泡墨,如虹饮池。若从北向南望去,塔尖与笔架山三个山峰构成笔管置于笔架上的景象。纵览全景,上有叠峰崇峦,下有清流掩映,塔身挺拔参天,星辰为列,隐耀缥渺,风雨迷离,变化莫测,足为山河填彩增色。文峰塔不仅取景巧妙,构思奇特,且工艺精细,寓意深远,亦令人叹为观止。 整个塔身,高约三十八米, 内径三米,共十三层,占地面积六十九点二平方米,为八角锥形,砖木结构的空心体。第一、二层砖砌月梯和回廊,可拾阶而上。三层以上用木板、铁钉筑梯可攀援高登。其间盘路曲曲,石磴层层,如步云路。塔体外面,每层均有砖砌檐、橼、斗拱。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砌有拱券洞门,可供凭览,洞门上字匾阑额,花纹图案工艺颇精;塔顶置宝瓶,玲珑剔透。整个塔体,造型宏伟、庄严、美观。榆社旧有端阳踏柳之俗,塔成之后,此俗被游塔所代替,每年端阳佳节,游人云集于世,俗名叫游塔。传说,此游览可消除病患。 一是榆社人不甘落后、求变求兴的欲望强。多少年来榆社相对落后,这是无庸置疑、不需辩驳的史实。但穷则思变,后则思进,衰则求振。正是这种欲望,凝结成为榆社人巨大而不竭的动力,不断的促使人们去奋斗、去拼搏,直至达到目的。这种求变求兴的欲望是自然形成、而本质体现的,它是榆社人思想领域中的亮点、精华,是长期在艰苦环境中生存、繁衍、发展的榆社人所共同承脉的东西。当然,在困难面前失去信心、消沉堕落者也有之,但这不是主流。有外界人印象榆社人懒散,我觉得这是对榆社不了解的缘故,至少了解不全面。他没有看到榆社人的主流,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榆社人的主流实质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谋求发展的,文峰塔的兴建是足以证明这一点的。 二是榆社人团结互助、顽强拼搏的劲头足。文峰塔的兴建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在连年饥荒,肚无盈食的情况下,前人能把十三层三十多米高,挺拔恢宏、满承榆社人民心愿的文峰宝塔耸立在巽山之上,这靠的是什么?这靠的是榆社人企盼兴旺发达的迫切心愿,靠的是榆社人筹资出力的团结互助精神,靠的是榆社人奋力拼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斗志!只要是谋求榆社发展的事,榆社绝大多数人都会团结一致,不惜放弃个人利益去干,甚至倾家荡产都在所不惜。这是文峰塔兴建呈现出来的又一个明显的特点。我认为只要把握了这两个特点,就能正确理解文峰塔的兴建,也只有正确理解了榆社文峰塔的兴建,方能比较准确的认识榆社人。 石勒塑像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