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景观之双忠圣王文艺巡游活动.docVIP

潮汕文化景观之双忠圣王文艺巡游活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潮汕文化景观之双忠圣王文艺巡游活动

潮汕文化景观之双忠圣王文艺巡游活动 3月12日,即农历二月初八,汕头市潮阳区举办了首届双忠文化暨民间艺术节。这一日我正好在家乡,所以有幸目睹了这一盛况空前的潮汕传统文化活动。 这一潮汕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综合表演,声势浩大,场面壮观华丽,充满着浓厚的潮汕文化色彩。 这些人抬着的大概就是双忠圣王的雕塑吧 所谓的双忠圣王到底是何人?这就是潮汕人历来所崇敬的两位民族英雄,即唐代的两位名将张巡、许远。 据史料记载:唐至德二年(757)间,时任河南节度副使的张巡与睢阳太守许远率领睢阳城(今河南商丘)军民与安禄山叛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抗战,死守睢阳达10个月之久。由于兵力悬殊,援军不至,粮草断绝,最终寡不敌众,睢阳失守,张、许二人壮烈国殉。这就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的睢阳之战。安史之乱平定后,唐肃宗下诏在睢阳立庙祭祀双忠公。唐代以后,确立张巡、许远信仰在官方祀典中的正统地位一直没有动摇,历朝还不断地册封、加封,不断地强化,并演化成为忠义报国的楷模,成为官员、乡绅用于动员百姓的信仰资源。 然而,这两位来自北方的忠烈,是如何来到远隔千山万水且之前毫无关系的潮汕地区的呢?据有关史书记载和专家分析,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宋熙宁年间(1068-1077),潮州府派军校钟英(潮阳人)带贡入朝,途经河南睢阳,谒双忠庙,遂请来双忠香火至潮阳,后建东山灵威庙进行奉祀,此为当时潮汕第一个双忠庙,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二是双忠事迹播扬于潮阳,与韩愈之彰显有关。韩愈曾作《张中丞后传》,表彰双忠精神。由于潮汕民众特别敬仰韩愈,故在崇祀韩公时一并敬祀双忠。这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潮汕地处国脚省尾的海滨之地,自古以来就深受各路山贼、海盗、倭寇之患,张、许二公生前保国卫民,其神勇和忠烈精神,正合乎此地民心所盼,故此顺理成章地为潮汕官方和民众所接受、所崇敬。 游行队伍分为随驾队伍和文娱队伍两部分。其中双忠行祠的随驾队伍有:笛套锣鼓队、驾前执事队、扶驾队、扶敕封禄位牌队;文娱队伍有标旗队、拍地虎队、男女英歌队、醒狮队、武术队等。 很多老太太忙着搭建迎接圣王的临时拜祭台 标旗队 狮子队锣鼓队 套笛演奏 在文艺巡游活动中,标旗锣鼓队是必不可少的。标旗锣鼓队是有讲究的,编队时,主要遵循的是前武后文的队阵。 武标旗前导。习惯上称为五丰旗,就是三角形的蜈蚣旗。绸缎作底,缀以纹饰,五彩花边,边缘多棱形。五面旗呈五色:黄、红、橙、绿、蓝。游行时每人扛一面,都是经挑选的魁梧伟岸壮汉。他们武士打扮:脚着带缨芒鞋,扎绑腿;过去武士服,现代着西装;头戴尖顶竹笠,饰以五彩;画浓眉,戴墨镜;迈步稳健有力,显得虎虎生威,英姿飒爽,容光焕发。 文标旗连接。文标旗有男有女,有单人标和双人标,数量多而队伍长。标旗多为长方形,绸缎镶边,色彩鲜艳,金线绣字,所言皆佳句。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年丰人乐等。现代的标旗有贴上流行标语口号的。用青竹竿串标旗,男标旗标头挂大吉、香烟、名酒,女标旗标头挂水果、大吉。扛标人都是经选拔的,男士风华英俊、潇洒而富有时代色彩,风度文雅翩翩;扛女标的皆妙龄女郎,俊秀而光彩照人。出游时,女标最引人注目,不但浓妆艳抹,还展示其俏丽风韵:有穿长衫的,有着旗袍的,有以时髦西服显眼的。过去脚着绣鞋,现代风行皮鞋。还要佩首饰,披金戴玉,莲步轻盈,文秀端庄,风采迷人。 标旗后面是爆竹担和花篮担。挑者均是十多岁左右、乖巧玲珑、天真活泼的少男少女。要挑选长相、高度、肥瘦,相近或相仿的人才。出游时并排对称,以八、十二、十六、二十四、二十二的成双成对为宜。男的扮成古代小将帅;女的扮为古代金枝玉叶的公主模样,云鬓高挽,金钗斜插,窈窕娴淑,婷婷玉立。 戏屏扮景队扮的是老百姓喜欢的名剧折子戏人物。有八仙庆寿、京城会、五福图、西游记、江万里拜相等。他们边走边表演舞台动作,风趣生动,惟妙惟肖。现代扮景,也有扮演现代剧人物的,踩高跷表演的,还有站于彩车上的,各具特色,各展风姿,多种多样。 锣鼓队是一支最具活力的队伍。 敲锣者衣着、装扮、动作都清一色。不是俊俏少女,就是风华少年。女的头巾绣鞋,秀丽庄严;男的头巾布鞋,武侠模样。他们齐挥臂膀,锣声整整而铿锵。 这些漂亮MM抗着、挑着满城转悠,也是蛮辛苦的哦。 表演扇子舞 沿途都有信男善女摆着供品香烛恭迎圣王到来,祈求福运平安。 瞧:这些大妈大婶一脸的虔诚,双手执香恭迎圣驾 满城居民涌上街头巷尾观看。 巡游队伍所到之处,民众都驻足围观.女子英歌舞队 英歌舞是一种广泛流行于潮汕地区一带的艺术表演形式,英歌舞属广场民间舞蹈。源溯明代中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由于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英歌也曾称作过莺歌、因歌和秧歌。现在的英歌,已纯属具有一定技艺和程式化的化妆歌舞表演项目。其中人物的形象,多扮成水泊梁山英雄好汉。据说这种表演和化妆形式,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