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享单车患上“扩张综合征”后
五彩缤纷的共享单车,能否迎来城市出行的“春天”,需要政府、企业及用户联动,一起治愈野蛮生长留下的隐忧病症。
随着互联网媒介愈发成熟,共享经济的交易成本日趋降低,与此同时更快速地渗透到诸多细分领域中来,出行市场便是这样一个被颠覆地较为彻底的领域。
作为共享经济中的代表领域,共享出行不仅成为了共享经济在中国发展的开端,更是资本最集中、竞争最激烈的行业。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有超过2.69亿人次因为共享出行受益,尤以快车、专车为主体的共享出行行业在快速成长,巨大的共享出行市场也初步形成。令人意外的是,2016年共享单车横空出世,以摩拜单车和ofo为代表的龙头公司频频融资或快速扩张,几乎复制了此前专车市场的那般疯狂。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分析报告》,2016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规模达0.54亿元,用户规模达425.16万人次,预计2019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规模将上升至1.63亿元,用户规模将达1026.15万人次。
业内认为,在未来几年,众多共享单车企业会持续入局,刺激共享单车向越来越多的城市延伸。但在野蛮生长的同时,也伴随产生了一些“扩张综合征”,比如用户体验变差、影响市政交通管理等。寒冬将过,对于共享单车行业内的诸多参与者而言,能否迎接2017年的春天,如何与城市和谐共融,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单车过冬
摩拜橙、ofo黄、小鸣蓝、快兔绿……经过大街小巷,总会看到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共享单车停在路边、地铁站口或者一些写字楼办公区附近。
早在2016年年中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冬风一吹,雪花一落,共享单车也就不再火热,行业战斗将会在三个月后结束”,然而事实并非预想般那样。
北方的寒冬确实让初入单车大战的新手们望而却步,可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选择了绕道而行――从占领气候较为温暖的南方城市或像成都这样的内陆二三线城市开始发力。
2016年11月中旬,获得1.5亿元B轮融资的智能运动单车品牌“野兽骑行”宣布将部分融资用于入局共享单车,建立了主打“好骑”、“安全”的独立品牌bluegogo(小蓝单车),并于11月22日将深圳作为首个登陆城市。
对于扩张的速度,小蓝单车联合创始人李刚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通过自营工厂和各合作商,小蓝单车年产量可以达到300万至500万量。“未来准备以每15天攻下一座城市,每座城市投放3万至5万辆的速度进行投放,并在2016年进入四座城市,总计投入20万辆单车。”李刚谈到小蓝单车的目标时,信心满满。
在南方“极速扩张”的小蓝单车,放慢了北上的步伐。“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时,挑战紫禁之巅。”在李刚看来,小蓝的推广将依据城市的天气、人口、城市密度和骑行环境来决定。
不断有新的品牌闯入,打破了摩拜和ofo的“双雄对决”局面,共享单车市场正逐渐进入群雄鼎立的“战国时代”。从目前来看,不仅有各类品牌试图在不同城市复制共享单车模式,就连冷静下来的资本市场仍旧不紧不慢地盯着异常活跃的共享单车市场。
彩色混战
据不完全统计,共享单车行业整体投入资本已经超过30亿元人民币,近来共享单车领域的融资依然吸睛,甚至有两起过亿元融资。
成立于2015年7月的骑呗科技,与芝麻信用联合发布的O2O共享单车项目“骑呗单车”,使用方法跟摩拜相似,在2015年底获得浑元投资的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后,日前又获得由丰瑞投资领投,浑元投资等上一轮投资方参与跟投的1亿元A轮融资。
国内共享单车的先行者摩拜单车也于1月4日晚宣布,完成由腾讯、美国华平投资集团领投,上一轮投资方全部跟投的2.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亿元)D轮融资。据悉,此次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贝塔斯曼、熊猫资本和创新工场等多家机构,新的投资方有TPG、PGA、鸿海集团等。投资方几乎涵盖了所有一线主流基金。
在这些巨额融资消息发出后,ofo方面也一语道破行业现状――“这个行业不缺资本关注”。易观智库进行的粗略统计也显示,截至1月4日,共享单车市场已经有将近7亿美元的融资额度。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整理资料还发现,目前除已经公布融资的企业来看,行业背后还有一大批未公布太多信息的玩家,像快兔出行、奇奇出行、由你单车、悠悠、Funbike、CCbike、小鹿单车、小白单车以及海淀智享等。
创业团队不断涌入,资本依然看好,使得共享出行行业一片形势大好,但也有业内认为,中国虽然是全球公共自行车第一大国,但由于自行车在出行分担率方面已趋下滑,导致整体用户规模有限。另有行业分析师指出,“未来,共享单车这个市场上可能不需要太多平台,最多一两家。”换句话说,共享单车这座山中可以容纳一两只老虎,却很难“包容”一群时刻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