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狗日粮食中人物形象分析
狗日粮食中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简介:周利(1989.12-),女,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摘要】《狗日的粮食》是京味作家刘恒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创作的一个短篇小说。作品通过对一个家庭的艰辛生活的生动描绘,揭示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狗日的粮食”所带给人们的一切:温饱、艰难、死亡和伤痛。本文将从人物的性格角度出发,系统地揭示由人物的性格所引发的人物的悲剧性命运。
【关键词】《狗日的粮食》;瘿袋;杨天宽
【中图分类号】B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1)06-0015-02
作为第三代的京味文学作家,刘恒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内涵对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关于刘恒的小说的内在结构、人物形象以及作品所隐含的文化意义,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的研究者对刘恒都表达过这种揣测:刘恒(更有余华)究竟受到过什么磨折与伤害,以至于他们把人生的阴暗或是苦难写到这般极致化?同时,孙郁也说:“刘恒或许受到了什么伤害,他对人的潜意识的描写,有时大胆到人们无法忍受的地步。”他感叹说:“刘恒却看到与生俱来的生命的困惑,在另一方面,又接近于鲁迅,那种对人生的无情的剖示,和鲁迅的反省一样森冷到让人战粟的程度。残酷,残酷,还是残酷,刘恒把笔下的人物,都赶到了那片洪荒的沙漠上。” [1]
《狗日的粮食》是刘恒农村题材的小说的代表作,创作于1986年。小说主要讲述的是被杨天宽用二百斤谷子买来的瘿袋为了解决一家人“明天吃什么”的生存问题,而绞尽脑汁:偷邻居家的葫芦,掏鼠窝,淘骡粪等等。最后因为在方便的时候弄丢了购粮证,而吞食苦杏仁自尽的故事。“狗日的粮食”是瘿袋在死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整篇小说的基调都比较压抑和沉重,于艰难中透着残酷,能使读者切身感受到生命、人性与文化的对立与冲突,生存的重压与艰辛。
1 瘿袋――命运的悲剧性
瘿袋是作品的主人公,也是刘恒着重刻画的一个人物。她长相奇丑无比,用刘恒的话说就是“丑狠了”。村里面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她说自己叫杏花,但是没有人相信。因为她的脖子下面吊着一个大瘿袋,所以大家都叫她“瘿袋”。她被人卖了六次,吃尽了苦头,等杨天宽用二百斤谷子把她换回来的时候,她表现得很释然。她说:“我让人卖了六次……你想卖就是七次,你卖不?要卖就省打来回,就着镇上有集,卖不?”从一个女人口中说出这样的话,我们都很难接受,但是,这话时从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瘿袋口中说出来的,我们都觉得很同情她。
瘿袋长得比较丑,嘴巴不饶人,“嘴巴伤人,心也伤人”。大家都当她是西水的“母老虎”。“她的西水口音短促、尖厉,说快了能似公鸡踩蛋儿,咕咕咯咯的满是傲气,人们觉得这种嘴只配骂人。她又的确会骂,骂起来脏字连珠,恍惚间一跃而为男人,又比一般男人多着胆量和本事能让对手或与对手有关的一切女人受辱,不管她活着还是在坟里。”但是对杨天宽不薄,干起活来非常勤快,“扛了镢头、吃食,在囫囵坨搭个草棚,五宿不下山”,这是在农村生活必备的一项技能。如果这些还能让大家接受的话,唯一不能让人接受的一点是她极端的吝啬。“秋后天宽家收的山药吃不清了。叔伯兄弟杨天德口儿众,四个娃儿,谷子又没有长好,天宽有心接他。”但是瘿袋死活不同意,“屁话,饱日不思饥,你不怕我还怕日后饿煞哩,他吃自己种去……”这无疑给瘿袋的死埋下了祸根。如果她答应借给杨天德的话,后来孩子多的时候也不至于生活那么艰难,粮证丢的时候也不至于把瘿袋推上绝路。关于瘿袋性格以及日后的悲剧,有很多的原因,以下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瘿袋自身的原因:因为瘿袋的奇丑无比,使她失去了可以像一个正常的女人那样通过正规的程序嫁人的权利,她只是被人当成了发泄自己欲望以及繁育后代的工具。生存是她唯一的目的。因为她的丑陋她像牲口一样在市场上被卖了六次,最后一次是天宽用了二百斤谷子不情不愿地换了回来。也正是被人这样一次次的卖出再买入,造成了瘿袋严重畸形的性格,使她变成了一个极端冷酷、自私自立、没有温情的人。为了使自己和家人有吃的东西,能够活下来,丑陋的她做出了很多丑陋的行为:将邻家的葫芦据为己有,还能借葫芦骂街骂得邻人瞳目结舌、哑口无言, 有理反被无理欺。不仅东家一颗葫芦、西家一颗南瓜的事时有发生, 而且日日收工回家, 都能从身上揪出一样宝:嫩棒子、谷穗子、梨子、李子等等, 总之是地里长什么, 她往家里拿什么, 似乎是天经地义。也正是她的所作所为,加重了她的悲剧。最后为了这“ 活着”:一家人的吃,她却死去一一为了粮证她搭上了自己的命。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她被丈夫“ 熊” 了一顿:以她的泼辣平日丈夫可惹她不起,终于承爱不了如此的打击,死了,最后口中念念不忘絮叨着的还是这维持人生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