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舆论管理理念与引导策略.docVIP

企业网络舆论管理理念与引导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业网络舆论管理理念与引导策略   摘要:企业的舆论环境,包括内部舆论环境和外部舆论环境。企业的内部舆论环境,决定了企业内部的协调度,是企业凝聚力和核心实力的重要体现。非正式组织网络舆论是企业内部舆论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企业内部和外部舆论环境。非正式组织网络舆论应从五个方面实现对企业舆论的引导作用:第一,畅通沟通渠道;第二,完善激励机制;第三,协调内部关系;第四,注重人文关怀;第五,完善组织制度。   关键词:非正式组织;企业网络舆论;双因素理论;舆论主体;利益结构关系;组织制度;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7)01-0061-05   一、概念:非正式组织网络舆论   (一)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的概念是哈佛大学教授梅奥(Eiton Mayo)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是与正式组织相对的概念,是组织行为理论的研究对象之一。非正式组织没有固定编制和特定的隶属关系,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权利义务和职责范围是成员自发、自愿形成的非程序性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非正式组织是企业外社会关系的深度嵌入,与正式组织交织甚至重合。非正式组织成员具有各自的特殊利益,在企业中跨部门广泛弥漫。在正式职能结构和制度调节不到的地方,形成了非正式组织存在和发挥作用空间。非正式组织有其双重作用,只有对非正式组织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引导,才能使非正式组织形成一种文化,成为组织中的核心竞争力。   非正式组织成员不仅有“经济人”的职业和收入的需求,还有“社会人”爱与归属的需求[1]。梅奥认为,企业非正式组织成员的行为,是为了追求社会需求,更多的是遵循感情逻辑;正式组织是为了将效益最大化,追求的是理性逻辑。[2]企业管理者无法消除员工的“社会人”需求,也不能遏制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更不能忽视其作用。非正式组织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外部生存环境,是企业良好发展影响因素链条上的重要环节。科学管理非正式组织不仅需要公关部门对企业内部员工关系进行协调,更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重视非正式组织问题,协调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关系,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二)非正式组织网络舆论   企业舆论包括外部舆论和内部舆论。企业内部舆论是指以企业内部员工为舆论主体的舆论,是以企业相关问题为焦点而形成的舆论。企业内部舆论环境是企业无形的资产,影响着企业内部的协调性和凝聚力,是企业员工对所处环境满意度和归属感的评价,也是企业有效整合内部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   非正式组织舆论与网络结合,促成了非正式组织网络舆论。非正式组织网络舆论呈现平台除普通网络舆论呈现平台外,还包括企业内部正式与非正式网络系统,与企业有利益相关性的单位组织的网络舆论表现途径以及员工之间私有的网络交流平台。非正式组织网络舆论直接作用于企业的运营,对企业的内部协调性、运营效益和正式组织的组织行为形成干扰,影响其组织行为。非正式组织网络舆论与企业官方舆论的和谐度是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如若非正式组织网络舆论倾向于企业的负面信息宣传,会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度,破坏受众的信任,甚至会影响政府和权威媒体对企业的评价。但现有企业对内部网络舆论重视程度不够,尤其忽略了非正式组织网络舆论相关问题。   二、非正式组织网络舆论的特点   (一)现实接触性和联系性:舆论主体联系密切   马可夫斯基(Barry M arkovsky)、劳勒(Edward Lawler)提出了一种关于群体团结的网络理论[3],只有非正式组织成员的相互联系和接触才形成人际关系网络。   非正式组织网络舆论的主体是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有着较强的互动性和接触性,他们的关系不仅仅存在于网络虚拟空间,在现实空间中也有较强的联系。非正式组织网络舆论主体之间还有着心理上或物质上的利益联系。对于外在的组织和企业来说,他们是以某种需求为基础的共同体。社会学家柯林斯(Randall Collins)提出了互动仪式情感理论,认为人们在互动中的所有交流都是以手段和仪式为中介的[4]。非正式组织成员在心理需求和利益需求,现实身份上的接近性,也使关于企业环境、相关事件和决策能够成为非正式组织网络舆论的讨论议题。   (二)情绪化行为居于上?L:群际关系极易破裂   非正式组织是企业员工满足其“社会人”需求的产物,是企业员工的情感寄托。非正式组织是以情感为核心,以人情为纽带的组织形式。非正式组织网络舆论,更多的是情感性和人情化的表达,感性思维战胜了理性逻辑。非正式组织网络舆论中的的感性倾向,极易引发“羊群效应”[5],又称“从众效应”[6],使非正式组织成员的行为和表达不受理智的控制,导致从众行为。   非正式组织类型可分为: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