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业家救援 享受另一种自我和自由
有这样一个人群:他们有自己的企业;他们大多在登山、越野驾驶、潜水、飞行、攀岩、无线电通讯等户外技能方面有突出的能力;他们投身于一项比较新的公益事业??救援。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对救援产生了兴趣?他们有哪些救援故事?在救援中,他们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又试图在这个社会中影响什么样的一批人?
大学毕业,工作三五年,还不到30岁他们就已经开始苍老,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社会?家庭?工作?爱情???他们经历了什么?被摧毁过什么?又建构了什么?他们有着什么样的不适应?又怎样试图找到内心的平衡?
1
靶场上接连10声枪响。枪声过后,王珂走近枪靶,拍下一张照片,发了条微博:「95步枪100米的一组,首发8环,3发9环,其余10环,其中三发几乎打在一个点上,10发共95环。」王珂热爱射击,他甚至怀疑自己究竟是「阳气太重」还是「戾气太重」,「隔几天不打实弹就会不自在,握上枪心情就能沉静下来。听到枪声,闻到硝烟和枪油味会很亲切。」
6月的一个早上,北京北四环,我在王珂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他。办公室的布置很像一间大客厅,中间是茶几和红木沙发,墙边的书架上放着一艘巨大的木质桅船。他今年刚刚迷上了帆船,「1月份去英国才开始玩,跟着英国的罗宾爵士。他今年73岁,30岁时就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人。回来就跟着朋友一起推广,想使其更加平民化。」
1992年,王珂入读北京邮电大学,也开始了他的户外运动生涯。两年之后,他获得了国家登山运动员证书,并创立了北邮自己的登山队。「我去过5次珠峰,但都没有登顶,只到7000多米。」王珂的登山经历并没有那么传奇,但也足以让人惊叹,「2002年自己去了一次,2003年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1次,2005年珠峰高度重测1次。还有2007、2008年奥运火炬登顶预演和实际登顶;当时我是工作人员,负责通讯保障,我的老本行。」
从登山出发,王珂开始在探险运动中找乐子:1997年拿到滑翔证;2003年玩潜水;去年,他又开始玩飞机。
就是这样一位「纯爷们儿」,在八达岭高速上以110公里时速「飙车」时,还能用余光瞥见路边疑似有一只小猫;安全停下车跑回去100多米后,他发现了它。「刚出生不久,已奄奄一息,有只眼还是瞎的。」虽然一时束手无策,但他还是将猫带回了家。
这是一个奇妙的对比――片刻思索后,王珂告诉我:「探险运动是人类的本能。人类本就有欲望去探索未知,挑战极限。山那么高,我能不能爬上去?水下有什么?我想去看一看。我能不能像鸟那样自由地飞?」救助动物则是他的另一种本能,「我心特别软,把动物救下来,它活了,我心里就舒口气。」
这两个本能,也是他走上救援道路的原因。
从事探险运动整整20年,39岁的王珂觉得他「已经玩够了,玩不出太多的东西和名堂,精力也有限。我觉得不能停留在自己玩的阶段,我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技能、经验,实际上可以做一些公益的事情。与之最相关的事情,就是救援」。而他另一部分的心声则是:「看到受灾受苦的人,我很揪心,必须去帮助他们。」
王珂的第一次救援听起来平淡无奇,是在他任队长的「V救援」成立之前,「我们在香山救过一个迷路的人。当时是冬天,如果他不能及时下山,在低温大风的情况下其实很危险。」
「香山也能丢人?」对于我的疑问,王珂回答道:「户外无小事,要出事就是大事。在自然界面前人太渺小了。」
梳理V救援成立两年来的历程,王珂坦言:「我也没觉得我参与过什么救援,有些小事过去就过去了。因为北京就这么大,户外发生的事情每年就那么几件。并且已经有了红绿蓝(红星、绿野、蓝天救援队)三支颇有实力的救援队,实际救援我们参与的不多。」
实际上,虽然V救援也具备一定的实地救援能力,但从成立起,其发展重点就在预防教育,对象则是各高校的大学生。
2012年6月8日,V救援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了二手衣物回收活动。同一天,之前送往四川凉山的第一批衣物已经顺利到达盐源县盖租小学。相比于对技能体力要求极高、准军事化的救援行动的「武」,旧衣回收则是「文」。王珂希望自己的队伍「文武双全」,「不是为了求多求大,而是为了效率高。一堆人整天训练,只等待事情,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们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
王珂喜欢探险运动所富有的英雄主义色彩。当壹基金救援联盟找到他,希望他的团队加入时,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开放,是他做公益的态度:「公益不是靠个人英雄主义能解决的。而是很系统的东西,我们要有一个平台,一个协调机制,把相关的东西组织起来。」
如大多数救援队一样,V救援也面临着资金的问题,但王珂对现实也有明确的认识:资金总是有限的,而需要钱的队伍又太多,将精力用于寻求赞助上反而会分散精力,无法集中做救援。「与其跟人要钱,不如自己出钱。基于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