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柠条带间距对植物群落及土壤水分影响研究
                    不同柠条带间距对植物群落及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
    摘要 通过柠条不同种植间距对植物群落和土壤水分影响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柠条带间距的减小,营养价值高的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明显减少,一年生草本增多,牧草盖度呈下降趋势,牧草平均高度明显下降,耐旱的家畜不喜食的牧草增多。带间距为15.4m时,牧草总产量和可食牧草产量高于其他带间距。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柠条带间距以15.4m为最佳。 
  关键词 柠条带间距;植物群落;土壤水分 
  中图分类号 Q948.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3-0020-02 
   
  柠条具有旱生型构造特征,根系发达,不但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生长良好,而且在地下水位低、水分条件差的沙地、梁峁坡顶部均可正常生长,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热性[1,2]。该灌木在具有抗旱性的同时,又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笔者研究不同种植密度的柠条对甘草和其他牧草的入侵影响,发现柠条合理地密植有利于草本植物的入侵,而密度过大则抑制草本植物,特别是优质草本植物的入侵,使群落物种单一,结构简单,多样性衰减。沙漠化发展过程也是一个物种多样性衰减的过程[3,4],所以在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一定要实行合理密植,既要考虑灌木可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同时更要考虑到天然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宝贵资源。 
   
  1自然条件概况 
   
  盐池县地处宁夏东部,位于北纬37°04′~38°10′,东经106°30′~107°47′。境内海拔西高东低,多在1 380~1 600m之间,年均气温7.7℃,1月平均气温8.9℃,7月平均气温22.5℃,绝对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为38.1℃和-29.6℃,≥0℃的年积温为3 430.3℃,≥10℃的年积温为2 949.9℃。年降水量为289.4mm,7~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冬春少雨雪,该区太阳辐射量582.2KJ/cm2?年,年蒸发量为2 131.8 mm,年无霜期162d左右,为典型大陆性气候。地貌为缓坡丘陵,地带性土壤为灰钙土、风沙土,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5%~0.8%,pH值为7.5~8.5。根据草原多元顺序指标分类系统,该基点自然草原类型属于微温微干草地类。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盐池县高沙窝镇南梁行政村南梁自然村。试验地柠条为2003年旱地退耕还林时种植,种植后封育至今,共计5年。牧草生长情况:甘草、中亚白草、沙芦草、赖草和杂类草占优势,其他成分有糙隐子草、狗尾草、画眉草、长芒草、牛枝子、砂珍棘豆、刺叶柄棘豆、狭叶米口袋、软毛虫实、叉枝鸭葱、阿尔泰狗哇花、细叶骆驼蓬、鳍蓟、蒺藜、刺蓬、细叶山苦荬、猪毛蒿、地锦、细叶远志、高山韭、沙葱、盘泽芳(白龙串彩)、细叶鸢尾、银灰旋花、星状刺果藜、老瓜头、乳浆大戟,且在其中补播了沙打旺、草木樨状黄芪、灯索、白沙蒿等植物,分布基本均匀。 
  2.2试验设计 
  在退耕还林地内对5龄柠条设4种带间距处理:处理1为没种柠条;处理2为带间距15.4m;处理3为带间距11.5 m;处理4为带间距8.6m。样方面积1m2。 
  2.3主要观测内容与方法 
  密度采取统计样方内植物株(丛)数,分种记载;盖度采取针刺法,分种记载,并计算总盖度;频度采取记名样方法,频度=某一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目/调查的样方总数×100%;高度用钢卷尺测其自然高度,每种植物测10株,然后取其平均值;将样方内植物按种分别剪下,称重计算产草量,并测定1m深度的土壤水分。 
   
  3结果与分析 
   
  3.1植物群落结构变化 
  在调查中发现,没种柠条的样地中,牧草群落中中亚白草、甘草、猪毛菜占优势,带间距为15.4m的样地中中亚白草、星状刺果藜、猪毛菜占优势,而带间距为11.5m和6.8m时,画眉草、地锦等一年生植物和匍匐生长的牛枝子占优势,并且一年生草本明显增多。随着柠条带间距的减小,带间植物种类明显,并且营养价值高的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明显减少。带间植物种类减少后,草地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受到严重影响,如环境条件不利于现存植物生存时,草地将沙化。植物种类减少,并且营养价值高的豆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明显减少,如果羊只在这样的草地上采食,势必会造成羊只某些营养的缺乏和对某些营养的浪费。 
  3.2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 
  3.2.1不同带间距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在宁夏盐池县荒漠化草原,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牧草生长的第一限制因素,决定着牧草的产量与质量。而在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也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地上牧草的组成。从图1可以看出:在同一深度下,土壤水分含量随着柠条带间距的缩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到地下1m处,各种带间距下,土壤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