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荆棘鸟中三种主要价值观解析
荆棘鸟中三种主要价值观解析
摘要:《荆棘鸟》是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最负盛名的小说,自1977年问世以来,迅速风靡全球,被誉为澳大利亚之《飘》。这部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故事始于20世纪初叶,结束于半个多世纪以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整整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本文尝试研究《荆棘鸟》中透露出的三种主要价值观,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考琳?麦卡洛 《荆棘鸟》 价值观 解析
一、关于考琳?麦卡洛
考琳?麦卡洛(1937―),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西部的惠灵顿,是澳大利亚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出身于牧业工人家庭,幼年即表现出过人的艺术才华,5岁时就开始写诗、绘画,12岁移居悉尼。她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曾从事多种工作。20世纪50年代,考琳?麦卡洛在悉尼大学攻读神经生理学,毕业后在悉尼皇家北岸医院创建了神经生理学部。5年后转至英国伦敦大学儿童健康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后移居美国,在耶鲁医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0年之久,是一位出色的神经生理学家。考琳?麦卡洛的成名作为长篇小说《蒂姆》(1972),1974年在美国出版后,很快被拍成电影,这部作品给女作家带来了声誉。此后,其创作开始令人瞩目。《荆棘鸟》(1977)出版引起轰动后,她只身离开美国,回到阔别已久的澳大利亚,于1980年初定居诺福克岛。
二、关于《荆棘鸟》
《荆棘鸟》自问世以来,印数超过了800万册,与《教父》、《爱情故事》、《穷人、富人》、《洪堡的礼物》等作品一起,被《时代》杂志列为十大现代经典作品。不仅走红美国,且迅速风靡世界,被改编成电影、电视连续剧等。作者还曾与作曲家合作,将《荆棘鸟》改编成面向德语观众的音乐剧。时至今日,这部小说魅力依旧,仍保持着强劲的影响力,它打动了亿万读者的心。
《荆棘鸟》的得名有赖于作者在题记中介绍的一个传说,这个传说为人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这为全书定下了基调,小说从荆棘鸟那凄婉的歌声开始,又在那凄婉的歌声中结束,来展示人生中爱与命运的沉重主题。小说表现了克利里三代人的人生和情感历程,特别是梅吉与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更是感天地泣鬼神。克利里家族的故事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历时半个多世纪,从帕迪?克利里一家住在新西兰的生活写起,到应帕迪?克利里的老姐姐、德罗海达最富有的孤孀玛丽?卡森之召,携妻儿迁到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牧羊场,再到帕迪唯一幸存的孙女远在异国他乡确定的人生道路和爱情归宿,都试图揭示这样一个道理: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荆棘鸟》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结构严密,文笔清新。作家把时代、道德、宗教与人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艺术地呈现出来,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在描写广漠的澳大利亚风光时,颇有苍凉壮阔之美,通过精彩的人物对话、细腻的心理描写,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凸显性格,使其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而女作家对女性爱情心理的描写,又尤为委婉动人。其中,作者对《荆棘鸟》中三个主要人物的价值观做了深入阐释,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作品主题。
三、《荆棘鸟》中的三种主要价值观
(一)菲奥娜的价值观
菲奥娜?帕迪是克利里家族的第一代人。年轻的菲奥娜曾经错误地爱上了弗兰克的父亲帕吉汉。其实,菲奥娜就是一只荆棘鸟,而帕吉汉就是她命运中那根最长最尖的刺。那段爱情就是她唯一的绝唱。为那段情她付出了全部青春和生命作为代价。直到晚年她仍然没有忘怀。年近70岁时她对梅吉坦白道:“唉,我爱那个男人!他是新西兰最有名望的政治家。他很漂亮。身材高大,有着一头黑发和永远含笑的黑眼睛。他具有你父亲没有的一切:文化、口才、魅力。我爱他爱得几乎要发疯了,我知道我从此以后再也不会爱上别人了……这就是我为什么那么依恋弗兰克而不理你们其他人的原因。他和他给我的儿子是我心中永远的痛!”这种痛苦影响了她的一生。当她唯一珍爱的儿子弗兰克知道自己的身世后远走他乡,她悲叹道:“偷来东西总要失去的。”当她的丈夫死于大火时,她对神父哭道:“他是好人。是世界上唯一爱护我保护我给我温暖的人!可我从来没有爱过他。他是最亲切最温柔最值得爱的人。可是直到失去他时我才明白这一点,我爱他。可是我却再也没有机会对他说了!我太不幸了……”当拉尔夫想要安慰她时,她却说:“不,我不需要怜悯,我不幸。我痛苦。但它毕竟是我自己的痛苦和不幸!”言下之意:“这就是我生命的意义,这就是我存在的证明,就是我生命的绝唱啊!我不幸,我又太幸运了,我的不幸就是我的幸运,我的痛苦就是我的幸福。”可见,菲奥娜为爱而生,为爱而悔。在她的价值观中,坚持最初的爱是生命的一切。
(二)梅吉的价值观
梅吉是菲奥娜的女儿,是克利里家族的第二代,也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