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水稻中优5617产量及经济性状影响.docVIP

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水稻中优5617产量及经济性状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水稻中优5617产量及经济性状影响

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水稻中优5617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摘要为探索杂交水稻中优5617的最适栽插密度,进行了不同密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19.5万穴/hm2的处理产量最高.22.5万穴/hm2的处理其次,16.5万穴/hm2的处理居第三,这3种密度栽插规格相对于对照均表现增产,同时又表现出不同劣势,从构成产量的综合指标看,19.5万穴/hm2的处理群体构成稍好,为全面反映这3种密度构成的真实面貌,进一步明确最优方案,有待作试验继续观察。   关键词 水稻;密度;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0)11―1387―01      杂交水稻中优5617是普定县马官镇的主推良种之一。为探索杂交水稻中优5617不同栽插密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指标构成状况,以及所表现出的生长发育动态和经济性状差异,特进行了不同密度的对比试验,通过试验获取构成最佳生长环境和构成高产的最佳适宜密度,以此指导当地水稻生产。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普定县马官镇高羊村吴配书农户的责任田,土质为轻黏土(大眼泥田),肥力中上等,水源排灌方便,日照为全天,前作油菜。年日照时数1162.6h,年降雨量1300mm,年均温16℃,无霜期279d。   1.2 试验品种当地主推杂稻中优5617,中晚熟籼稻,四川成都国康农作物研究所选育,于2008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3 试验设计随机区组排列,设4个处理,即①13.5万穴/hm2(cK);②16.5万穴/hm2;③19.5万穴/hm2;④2.5万穴/hm2。3次重复,共12个小区,小区面积12.53Ⅱ12(4.25m×2.95m),重复间距50cm,区组间距50em;每小区18行,每穴栽1粒谷秧,四周设保护行。      1.4 试验经过及田间管理2009年4月3日播种,为确保秧苗数量充足,用种量为15kg/hm2,用旱育保姆包衣,按0.5kg对湿种子1.5kg的比例将种子均匀包裹,均匀撒于整理好的旱地苗床上,芽谷密度约150g/m2,播完后均匀盖过筛细土1cm厚,浇透水,盖拱膜,待出苗。叶龄在2叶至2叶1心时,从苗床取秧苗按窝行距4cm×4cm或5cm×5cm规格浅插于整理好的薄水秧田中。深水控苗,分蘖数达14―15苗/穴,中午灌深水,深度13~16cm,采用深水控苗。浸深水72h,头尾2d放水和排水,水位于泥、水相交,保持到收前10d后放干。   叶龄在2叶至2叶1心时对小苗追施返青肥,用量为30kg/hm2。叶龄在4叶至4叶1心时对小苗追肥,将尿素均匀撤施于秧田中,用量为165~180kg/hm2。叶龄在6~7叶追施蘖肥,施腐熟圈肥1.5万kg/hm2,尿素57kg/hrn2,过磷酸钙525kg/hm2,氯化钾115.5kg/hm2,将其混匀后施人田中,结合整田翻人田土,整平田块。叶龄在倒3叶期追施穗肥,施尿素57kg/hm2,氯化钾115.5kg/hm2。   选用稻黄金促缓苗、防僵苗、抗倒伏;咪鲜腙预防恶苗病、稻温病。用50%噻杀单、4%EC稻瘟灵、水稻一喷、丙功4种集杀虫、抗病、营养于一体,防治稻飞虱、三化螟、叶瘟,促壮苗、健苗。用稻不卷防治稻丛卷叶螟、用25%噻嗪酮防治稻飞虱。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配合谷粒饱(微量元素叶面肥)喷施防治穗颈瘟和促籽粒饱满,以及提高品质。   产量为折干、扬净后产量。各经济性状指标是每个重复取连续5株的平均数折算、考种所得。生育期从浸种之日起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从表1可以看出,折合平均产量处理③最高,较对照增产1591.5k/hm2,处理④其次,较对照增产1249.5ks/ban2,处理②居第3,较对照增产499.5kg/hm2,处理①最后。处理间经新复极差互比分析,处理③与处理④差异不显著,与处理②差异显著,与处理①呈0.01极显著差异;处理④与处理②差异不显著,与处理①差异显著。   2.2 主要经济性状从表2可以看出,中优5617的基本苗、最高苗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处理①、②、③、④呈递增趋势。分蘖率以处理①(cK)最高,其次是处理④,处理③最低。处理④的有效穗最高,但成穗率最低,由此可见,分蘖过旺,造成无效分率增多、浪费较多养分,总体上,成穗率是随着密度的增加,成穗率逐步下降。因此,适时控水是降低无效分蘖和控制目标穗数的重要环节。穗粒数和实粒数的大小依次为处理②、③、①、④。结实率则以处理③最高,处理①次之,处理③与处理①相当,处理②最低。从成穗率、穗实粒数、结实率看,处理③高于处理④,处理③群体结构和营养分布优于处理④,养分浪费相对少。   2.3 生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