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管理模式对生姜产量和养分效率影响.docVIP

不同管理模式对生姜产量和养分效率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管理模式对生姜产量和养分效率影响

不同管理模式对生姜产量和养分效率的影响   摘要:为了建立适合山东省鲁中地区生姜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管理模式、生姜产量、养分效率及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4个管理模式分别为农民习惯模式、高产高效模式、再高产模式、再高产高效模式,其中农民习惯模式按当地农民常规种植进行,高产高效、再高产、再高产高效模式分别为设置一定增产增效目标下各种管理措施的优化组合,结果为:与农民习惯模式相比,高产高效、再高产、再高产高效3种模式均显著提高了生姜的产量和氮肥的养分效率,其中产量分别提高11.85%、25.75%、23.33%,氮肥养分效率分别提高47.94%、1033%、32.87%;再高产模式下产量最高,高产高效模式下氮肥养分效率最高。   关键词:管理模式;生姜;产量;养分效率   中图分类号:S632.5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6-0192-03   收稿日期:2013-09-17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0903018)。   作者简介:郑福丽(1979―),女,山东安丘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施肥与土壤环境等研究。E-mail:miss_xin@126.com。   通信作者:江丽华,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施肥等研究。Tel:(0531E-mail:jiangli8227@。生姜为姜科宿根植物,地下根茎含有辛香浓郁的挥发油和姜辣素,具有健胃、祛寒、解毒等功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的重要调味品之一[1-2],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3]。我国是世界生姜的主产区,常年栽培面积达63万hm2,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之一[4]。生姜也是我国名特蔬菜品种之一[5]。到2010年,山东省生姜面积达到667万hm2,主要布局在莱芜市的莱城区,泰安市的岱岳区、肥城区、宁阳区,枣庄市的滕州市,淄博市的淄川区、博山区、沂源区,潍坊市的安丘市、诸城市等地[6]。然而,生姜施肥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据调查,盲目、过量施肥等不合理施肥现象较为普遍,生姜病虫害严重,产量低而不稳,根茎品质差,种姜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生姜产业的发展[1,7]。生姜是需氮量较大的作物[1],仅靠土壤提供的氮素远不能满足生姜生长发育对氮的需要。合理施用氮肥直接影响到生姜的产量、品质、经济效益以及环境等。氮肥对生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已有报道[8-12],有的涉及生姜营养特性和养分吸收规律等方面[13]。研究表明,施用适量氮肥能有效提高生姜产量,改善根茎品质,这些研究结果对推动生姜科学施肥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人的研究多集中于单因素管理对生姜产量和氮肥肥效的影响,而有关不同管理模式对生姜产量、养分效率及土壤硝酸盐的研究却很少。因此,笔者在当地农民习惯种植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了4种管理模式来研究不同管理模式对生姜产量、养分效率及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当地生姜高产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0年4―10月在山东省安丘市夏坡村进行。供试品种为当地品种安丘大姜。土壤为棕壤性潮土,播前 0~30 cm 土层内土壤含全氮0.937 g/kg、速效磷52.83 mg/kg、速效钾130.81 mg/kg、有机质14.1 g/kg。   1.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模式,分别为农民习惯模式、高产高效模式、再高产模式、再高产高效模式,其中农民习惯模式按当地农民常规种植进行,高产高效、再高产、再高产高效模式分别为设置一定增产增效目标下各种管理措施的优化组合,要求高产高效模式比农民习惯模式增产10%~15%,再高产模式和再高产高效模式比农民习惯模式增产30%~40%,高产高效模式比农民习惯模式氮肥增效10%~15%,再高产高效模式比再高产模式氮肥增效15%~20%。每个模式重复3次,小区面积28 m2。4个模式的具体方案见表1。   有机肥为发酵鸡粪(含有机质33.19%、N 1.84%、P2O5 5.87%、K2O 1.98%),再高产高效模式底施4 500 kg/hm2,结合第1次培土追施1 500 kg/hm2,其他3个模式全部底施。磷肥为过磷酸钙全部底施,硫酸镁 150 kg/hm2、硼砂 15 kg/hm2、硫酸锌30 kg/hm2全部底施,钾肥为硫酸钾,基追比 4 ∶2 ∶3 ∶1,同高产高效模式氮肥一起追施。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土壤样品分析全氮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速效磷含量采用0.5 mol/L 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含量采用NH4Ac浸提火焰光度计法测定,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氧化法测定[14]。FIA500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