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文物本体微小变化监测三点重定位方法.docVIP

一种面向文物本体微小变化监测三点重定位方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种面向文物本体微小变化监测三点重定位方法

一种面向文物本体微小变化监测的三点重定位方法   内容摘要:在对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中,需要对监测点进行定期监测而获得监测数据。由于大多数文物依存环境不允许在监测点处设置监测标记,因此不破坏文物依存环境的重定位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约束的三点重定位方法,借助激光标线仪、激光测距仪等设备,在不需要破坏文物依存环境的情况下,对监测点进行精确的重定位。重定位的理论精度达到了0.1mm。在实验室和敦煌莫高窟的实际实验中证明,我们提出的三点重定位方法重定位精度高、操作简单、易于安置、不破坏文物的依存环境,适用于多种监测环境。   关键词:监测;重定位;自由度;基准点   中图分类号:K8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3-0132-06   Abstract: During the preventive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regular monitoring is needed to obtain data. Because most cultural relics rely on their environment for stability, which makes it impossible to set accurate marks in monitoring equipment, non-destructive relocation techniques are very important.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propose a geometric constraints-based three-point relocation method that would resort to devices such as laser distance measurement instruments(LDMI)and laser marking instruments(LMI). Even in such opera tio-ns where the theoretical accuracy of relocation is 0.1 mm, this technology can relocate monitoring points accurately without destroying the cultural relics.Bothlab experiments and field tests at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prove that this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relocation accuracy, simple operation, easy preparation, and being entirely non-destructive, as well as being applicable to diverse monitoring environments.   Keywords: monitor; relocation; degrees of freedom(DOF); reference points   1. 背景介绍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z产丰富。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许多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以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重要物质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具有不可再生特性的物质文化遗产现今面临着留存延续的危机。   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普遍认为,对物质文化遗产采取预防性保护,其效果完全优于紧急情况下的抢救性修复。预防性保护的基本理念是,建筑遗产的损毁或破坏是可以通过控制引起损毁或破坏的主要因素得以降低或消除的[1]。它不同于以往物质文化遗产损毁后应急性的保护工程,强调基于信息收集、精密勘察、价值和风险评估等来确定文化遗产面临的风险因素,通过定期检测和系统监测来分析物质文化遗产的劣化规律,然后采取灾害预防、日常维护、科学管理等措施及时降低或消除面临的风险,从而实现遗产的全面保护[2]。   2014年,敦煌研究院王旭东院长也同样在莫高窟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中,将前端数据采集系统放置于一个基础位置上。他强调应该构建一个监测体系以采集石窟大环境、洞窟微环境、石窟崖体、文物本体、游客等方面的监测数据[3]。其中,针对石窟大环境、洞窟微环境、石窟崖体、游客等方面的研究和监测工作已经开展多年,并且获得了很多的数据和成果。   然而由于文物(壁画)本体病害的演变是一个长期且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