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木叶(教师版)
赤壁一中 语文必修五 主备人: 田瑞芳 邓萍元 小组: 姓名: 评价:
说“ 木 叶 ”导学案(教师版) 共4页 第 PAGE \* MERGEFORMAT 4页
说“ 木 叶 ”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理解“树叶”和“木叶”以及“落叶”和“落木”的不同意味,从而明确“木叶”的艺术特征,把握其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蕴。
2、学习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林庚:(1910—2006)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当年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为“清华三才子”。作为一名学者,林庚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 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与“盛唐气象”紧相联接的,是他对盛唐诗歌的另一艺术概括——“少年精神”,其研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里。林庚的楚辞研究和他的唐诗研究可称为双璧,《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是他多年研究楚辞的一部论文集。
(二)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物象与情感的融和,即融入了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象与意境的创造不是由作者一个人来完成的,意象与意境需要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作者营造出艺术氛围,读者感受这种艺术氛围,当二者融合在一起,就创造出了意象与意境,这比较符合中国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
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他们如“木叶”一样,都具有暗示性,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
例1: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例2:燕
(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3)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
(4)望长安,前程渺渺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
燕: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家屋内或屋檐下,恋旧巢,深受古人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2)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3)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4)现羁旅之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例3:小草
(1)草秋枯,春生,夏荣,年年如此,生生不息的活力。诗人常用来赞颂顽强的生命力。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小草连绵不断、延展天涯。诗人们就常用它来抒写离愁别绪。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二、预习课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征戍(shù) 橘颂(jú) 招徕(lái) 门闩(shuān)
涔(cén)阳 无妨(fánɡ) 陇首(lǒnɡ) 得鱼忘筌(quán)
寒砧(zhēn) 桅杆(wéi) 漂泊(bó) 秋风袅袅(niǎo)
柳恽(yùn) 窸窣(xī) 迢远(tiáo) 灼灼其华(zhuó)
2、解释下列词语
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通俗地说就是没有刻意地用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出彩清新的感觉。
一字千里:只有一字之差,而表达的意蕴则差别很远。
相去无几: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3、预习课文,理清思路
(1)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也是“咬文嚼字”的典范。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木叶”阐述了一种文学现象,即中国诗歌的语言具有 暗示 性。
(2)文章题目为“说‘木叶’”,为了说得有序,说得深透,本文采用了句首标义法,每段开头都用一句话领起下文,容易让读者把握“说”的要领。请默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
第1自然段:提出文章阐述的对象,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重症护理夜班值班课件.pptx VIP
- 医用空压机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6版高考物理专题提升练习-动量守恒在子弹打木块模型和滑块.docx VIP
- SICK西克KTS&KTX Prime色标传感器操作手册.pdf VIP
- 10.1《 劝学》课件(共3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VIP
- 梅州围龙屋一种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围村建筑.pptx VIP
- SICK西克KTS&KTX Prime操作手册.pdf VIP
- [2025秋期版]国开电大专科《人力资源管理》一平台形考任务一至四在线形考试题及答案 (2).pdf
- 模型1弹簧模型-动量守恒的九种模型解读.docx VIP
- 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版25秋《小学学霸A卷》.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