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儿童肥胖成因社会学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城市儿童肥胖成因社会学探索

中国城市儿童肥胖成因的社会学探索   [摘要]中国城市儿童超重和肥胖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儿童肥胖不仅仅是个人的饮食和身体健康问题,而且是一种文化滞后的现象。传统的崇尚“胖”的育儿观念、以祖辈带养为主的现代带养方式和快餐式的全球化环境都是导致城市儿童肥胖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城市儿童;儿童肥胖;儿童健康      近年来,走在大街上,人们眼中的“小胖墩”越来越多了,逐渐引起了医学界、心理学界、社会学界专家和学者们的重视和思索。2006年12月30日,卫生部公布的全国第四次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儿童超重和肥胖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儿童肥胖问题与营养不良、近视、龋齿、贫血、心理卫生问题一起成了儿童面临的五大健康问题。   对于儿童肥胖问题的成因,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医学专家和营养学家认为,儿童肥胖既与儿童的基因遗传有关,又与后天的饮食、体育锻炼等有关;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肥胖与心理压力大也很有关系。但是,目前儿童肥胖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医学治疗和心理学减压的问题了,它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和谐的一种表现。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传统的育儿观念、现代育儿方式以及现代的育儿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中国城市儿童肥胖问题的社会原因。      一、崇尚“胖”的传统文化      (一)“胖小子”的育儿期待   首先,“胖”在传统文化中是身体好的代言词。“胖娃娃”是中国传统育儿期待的最简化写照。民间观念中,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胖都是好事。小伙子长得胖,象征身体壮、结实;中年人发胖,象征发福,生活滋润;谁家姑娘胖了,也不尽是坏事,而是象征健康、能生能育、身材“溜溜的好”。而“胖小子”更是对儿童身体好的一种喜称,寄托着老百姓对健康的一种向往。这种情愫还蕴含在民间的一些仪式中,如婚礼、求子、育儿的习俗中。从地方民俗资料来看,婚礼仪式上常常寄托着生育“胖娃娃”的美好祝愿。在山东一带,新娘被送进洞房后,“有人端来栗子、红枣、花生等撒在床上,边撒边念道:‘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直白而热烈地表达了老百姓对胖小子的期待。求子和育儿习俗更是如此。山东枣庄红山峪村一带,闹新房后,当地有“床前滚礅子”的习俗,即新郎的母亲用木礅子在喜床前边滚边说,“床前滚礅子,来年抱孙子。床前搁小锅,一年一小窝。”木礅子即又粗又壮的木头咕噜,可代替板凳,非常结实,民间常常把胖而压手、健壮、结实的小孩比喻“像礅子一样”。在民间文学作品和民间工艺品中,胖小子的形象比比皆是,尤以天津泥人张的“百子图”和无锡惠山泥人的“大阿福”最为有名。甚至在民间歌谣中,胖娃娃也是很典型的形象,如《回娘家》唱道:“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咿呀咿得儿喂”。   其次,只有“多吃”才能胖。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对胖的向往常常反映在家长鼓励孩子多吃的行为上,这样就将“吃得多”“能吃”与身体好等同起来。强调多吃的观念在民间育儿习俗中也有反映。如山东枣庄红山峪村一带,“女孩二十八天,男孩三十天,由舅舅前来接过去称为‘叫满月’。到姥姥家先用一点猪食抹在小孩嘴里,这样小孩饭量大,不挑食好喂”。在民众观念中,多吃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胖,不胖就没有达到目的。如湖北民间谚语“好吃不胖,长得像豺狼”,即是讽刺那些能吃却不胖的人,而对于能吃也长得胖的人却毫无贬义。如果说吃和玩是孩子的天性,那么,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吃更为关注。孩子吃得多或少往往是家长们用来衡量孩子是否健康的外在尺度。在家庭教育方面,虽然也有关于吃的禁忌,但大部分是教育孩子要多吃,而不是少吃。如陕西凤翔一带,大人常常教育孩子不能把东西只吃一半,否则“就只能长半截人”;在湖北荆门一带,孩子“不能剩饭”,否则打雷等。以禁忌的形式而不是说理的形式教育孩子,孩子很可能常常因为担心违反禁忌而饮食过量。相反,对于多吃则很少有禁忌。一般来说,孩子有偷摸的习惯家长是不会纵容的,但如果孩子仅仅是为了吃,家长一般不会太认真责罚。      (二)传统的饮食文化特色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底蕴深厚,但稍微反思一下,就能发现中国饮食文化的发达主要不在于营养的调配如何合理和全面,而在于菜肴的色、香、味、形。提到八大菜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各自的味道,很少有人说得出它们各自的营养特色。在吃的方面看重味道甚于营养的传统,正如钱钟书先生在他的书中所言,“以舌头的享受代替了胃肠的需要”。   重色、香、味、形,轻营养的观念使家长没有注意给儿童提供平衡的膳食,因饮食不均衡而造成的儿童肥胖问题由此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当前物质条件相当丰富,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拥有便利的购物条件的前提下,这种观念的直接结果是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随着家庭结构的单一化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现代多数家庭就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