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院所体现现代大学精神启示录.doc

中国古代书院所体现现代大学精神启示录.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书院所体现现代大学精神启示录

中国古代书院所体现的现代大学精神启示录   摘 要:我国特有的“书院”是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大学,因其体制之特别,所体现出的重学术、重怀疑、重教师、兼容并包的治学精神、自由精神和德育精神对现代大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书院独特的治学精神,不仅表现在其注重学术研究和教师质量,更表现在提倡大胆怀疑和兼容并包的精神。而自由精神是书院区别于一般学校的重要标志。书院允许不同学派相互讲学,建立“讲会”制度;教学实行“门户开放”,使书院不断贫民化;书院不仅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同时也努力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当然书院的自由精神还体现在其管理上所具有的自主权。此外,德育在书院教育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书院在大力提倡道德教育、爱国教育的同时,更注重进行积极的道德实践。   关键词:现代大学精神;书院;治学精神;自由精神;德育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4-0098-05      我国早在公元前15-16世纪的殷商时代就有了大学的雏形“右学”,其后又有冠名为“学宫”、“太学”、“国子学”、“书院”等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大学。而因书院体制之特别,其所体现出的重学术、重怀疑、重教师、兼容并包的治学精神、自由精神和德育精神对现代大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一、治学精神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书院在中国大地上存在了1000余年,成为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大奇观。书院,首先是一个教育和教学的机构,同时也是一个学术研究的机构。将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相结合,是书院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书院不仅注重学术研究和教师的质量,而且通过提倡大胆怀疑和兼容并包,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治学精神。      (一)重学术研究      从书院产生的背景来看,书院是应士子的求学需要而出现的。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社会由盛转衰,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各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相互征伐,战争不断,严重地危害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成官学日趋衰落、士子失学的状况。为此,一些笃学之士便在山林名胜之地建屋立舍,藏书授书,聚徒讲学。正如朱熹在《衡州石鼓书院记》中所记述的那样:“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於学,往往相与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所。”这就表明书院自产生之日起,便有着浓厚的学术意味。   同时,书院具有宽松的学术环境,也为其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从来没有被朝廷的官方文件正式纳入官学体系之中,即书院没有被官方视为“储才以应科目”的机构。更重要的是,书院还有官学、私学都不具备的相对自由的办学空间,使得书院师生不仅可以自由讲学,而且能够潜心创新学术,取得了程朱新儒学、明代王湛心学和乾嘉汉学、清代实学等重大创新成果。   书院的“讲会”制度是其宽松的学术环境的集中体现。通过讲会,书院不仅扩大了教学范围,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学术氛围,提高了教学水平,同时也扩大了书院的影响,提高了书院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学生参加讲会活动,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书院改制之后,胡适先生曾经就感慨过:“书院之废,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一千年来学者自动的研究精神,将不复现于今日。”      (二)重怀疑精神      读书不惟书,读书须会生疑,是中国书院教育的特征之一。怀疑精神是科学的批判精神,书院教学特别强调学生要有怀疑精神和问题意识,“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宋元学案?晦翁学案》)。学习并非是被动地接受,学生要有致思的自觉性。书院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不惟权威,激励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引导殊途同归,以臻至善。这种自我调控式学习,有利于学生生成理性判断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书院的怀疑精神是不惟书,不惟圣贤,惟是是从的精神。龙门书院首先提出了“读书先会疑,学者须于无疑处寻找疑处”。书院倡导的“精思善疑”、“求之于心”就是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独立思考是个性充分自由发展的前提与核心。   然而,怀疑不是简单的否定,更不是盲目的排斥,它是在“博学之,审问之”的基础上而生疑。“疑”不是凭空而来的,更不是主观臆造的;“疑”是博学、审问的结果。有了“疑”,并不是仅仅存疑而已,而是要“慎思之,明辨之”。“慎思”、“明辨”是去疑、求是的过程。获得真理后,要知行统一“笃行之”。      (三)重兼容并包      中国古代书院的一大特色就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