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居住区道路相关规划.ppt
一 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及设计原则
二 居住区道路分级及其设计
三 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四 居住区步行系统规划设计
;二、居住区道路的设计原则
1、顺而不穿,通而不畅
避免往返迂回。防止外部交通穿行或进入住宅区,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
2、分组明确.逐级衔接
道路等级、宽度和断面形式,不同等级的道路归属于相应的空间层次内,做到逐级衔接。; 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路网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四周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经挤、便捷,合理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便民.利于通风日照。利于设施的安排,满足地下管线的埋设要求。
4、功能复合,营造人性化的道路空间
方便、系统、丰富和整体的交通、空间和景观网络。
5、避免影响城市交通; 第二 居住区道路分级及其设计
一、居住区道路类型
车行道和步行道
在人车分行的路网中,车行路以解决机动车通行为主,并兼有少量的非机动车和人行交通;步行路解决步行交通兼有散步等步行休闲功能和非机动车通行。;在人车混行的路网中,机动车、非机动车和步行三种交通共用同一条道路,其中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使用同一空间——车行道;步行空间与之分开,形成专门的步行系统,井兼有散步休闲等功能。
人车混行与分行相结合的路网中,一般小区级或组团级道路与人车混行方式一致,组团或邻里生话院落内的道路按步行道路设计,但应考虑服务性车辆的进出需求。;二、居住区道路分级
1、居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 ~30米,山地城市不小于l5米。
2、居住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IO ~14米。
3、居住纽团级道路
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米。
4、宅间小路
宽度不小于2.5米。连接高层住宅不小于3.5米。;三、居住区道路设计
1、居民出行行为分析
居民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和出行频率,是规划道路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步行、骑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占绝大部分比重
步行300~500米是轻松愉快的,超过1千米人就开始感到疲惫;
骑自行车2~3千米感到轻松自如,但距离若超过5 千米,人就觉得费劲了。;
由此,在面积有限的小城市中,居民出行以步行为主;中等城市骑自行车更为便捷;而在规模大的城市中,当出行距离在5千米以内时骑自行车较方便,距离更远时居民则往往会选择以公共交通工具代步。
; 2、居住区道路设计
(l)居住区级道路
当居住区规模过大时,要考虑城市公共电车、汽车的通行,妥善地选择公共车辆的通行路线,减少干扰。
道路断面形式多采用一块板形式或者三块板的断面形式。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一般采用混行方式。车行道宽不小于9米,如设公交,增至10~14米,在车道两旁各设2~3米宽人行道
;(2)小区级道路
联系公共建筑和中心绿地,内部车行和人行交通,不宜横平竖直,一通到头。
搞好绿化、铺地、小品等的设计,创造好的环境。因地制宜,节约造价。
多采用一块板的断面形式,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米,非采暧区不宜小于10米。车行道宽度6~8米,若单设人行道,其宽度为1.5~2米。;(3)组团级道路
人车混行,自行车、行人、轻机动车等,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
组团入口处应设置有明显的标志。在适当地段作节点放大,铺装路面,设置座椅供居民休息、交谈。或在组团人口处设置障碍,安全。
组团路的建筑控制线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米,非采暧区不宜小于8米。车行
道宽度为5~7米,一般不需专设人行道。;(4)宅间小路
主要供自行车和人行交通,满足清除垃圾、救护和搬家等需求。
宜将住宅与宅间小路之间场地铺装,作为过渡领域供居民使用,便于自行车的临时停放。
宅间小路的路面宽度一般为2.5 ~ 3米,不宜小于2.5米。货车和消防车通过,两边还留出不小于1米的宽度。; 3、居住区道路设计的其他规定
至少需要两个对外联系的道路出入口。
当住宅区向城市交通性干道开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50米。
当住宅区的主要道路与城市道路相交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
住宅区内应该设置为残疾人服务的无障碍通道,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米,纵坡不应大于2.5%。;尽端路的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端处应设置12米x12米的回车场地。
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通行(15 ~18级),并在梯旁设置自行车推行车道。
多雪地区,清扫路面,道路可酌情故宽。考虑私人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场地。
山区、丘陵地区,人行、车行宜自成系统,因地制宜,主道宜平缓。注意排水沟、截洪沟的设置。
;第三节 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一、人车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