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反思

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反思 主讲人:邓晓芒 个人简介:邓晓芒,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专业方向为西方哲学史,专攻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作为专著《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及与杨祖陶先生合著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并直接从德文译出康德“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至目前为止已出版著作13部,译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除了在本专业领域外,邓晓芒教授还立足于本专业向相邻专业领域扩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美学、伦理学、宗教学、中西比较哲学、文化哲学及文学评论方面均发表过一些有影响的著述,他所提出的“新批判主义”在近年来的国内文化讨论中独树一帜。 时间:2006年12月2日 地点:佛山市图书馆报告厅 今天讲的主题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反思”,这是一个我们现在以及将来都绕不过去的话题。这样一个话题涉及到两方面,一是传统文化方面,二是现代化方面。如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在发生冲撞,在很多方面体现出一种冲突与不相融合的状态。当然,由于我们这个转型的时代具有历史的长期性,所以有些方面是同时并存、互相交织的。在这种交织中,很多人会感到困惑,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究竟能否相融?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在这方面历来都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比较保守,另一种比较激进。我在目前国内的文化讨论中比较偏向于激进的一方,也就是对传统文化批判的多一些,否定的方面多一些。而另外一些人对传统文化肯定的方面多一些。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个问题,我想分两个方面来谈。一个是,什么叫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评析。另外一个是,什么是现代化?对现代化的展望。这两个方面,我们同样从现实生活出发,得出的结论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 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挑战 首先我谈谈什么是传统文化?我认为,在当代,也就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最近这三十年,是一个传统文化走向衰微的时代。当然,这个传统文化的衰微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方式,比如说“国学热”。你说传统文化衰微,为什么到处都是国学热?到处都办孔子学院?这不是传统文化的复兴吗?但是中国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倒转过来的,你越是说什么就说明越是说明没什么。所以,到处兴起的这种国学热和回归传统的呼声,恰好表明了当前有一大批人开始焦虑我们的传统文化可能有失传的危机,很可能我们再下一代就根本不是中国人了。对中国典籍一窍不通,那我们还是中国人吗?但是我认为,这种看法太表面了。传统文化不是几部经典就能完全囊括进去的。因为,经典是文化思潮、文化心理的反映,你不会读经典了,但你的文化心理没变,你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还在这里,传统就在这里。所谓经典只是一种外在的标志,它不是文化本身。所以说,传统文化的表面上的衰微,并不能说明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就不起作用了。恰好相反,中国传统文化以文化心理的方式渗透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在我们说出的每一句话中,做的每一件事中,它无处不在。所以,传统文化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当然,不可否认,传统文化确实面临一种危机,就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外来文化采取了一种跟传统文化截然相反的姿态,它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方式以及对事物的评价。这样一些冲突使传统文化有了衰微的迹象。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对古典的典籍、传统的典籍、代表传统文化精神的那些东西失去了兴趣,当然,伴随着也失去了能力。我们多年来的教学忽视了国学的典籍,导致了很多年轻人读不懂古文,搞不懂古代文言的意思。尤其是现在有些冒牌的国学家在那里大放厥词,胡乱解释,说明传统文化在典籍上确实受到忽视,而在文化心理、社会心理上又受到了挑战。那么这个挑战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认为它是好事。因为中华文明几千年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从来没遇到过挑战。 中国传统文化:儒表法里 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一谈到传统文化,就想到儒家的礼教道德。当然这是一方面,在传统文化里面,儒家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那套礼法规范、道德规范、传统的观念伦常、教化等,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下面还有一层重要的东西,人们往往没有看到,那就是法家文化。儒家文化的底下其实就是法家文化,就是法家从古代秦始皇时期就形成的法制。我们古代也有法制,跟今天法治社会的这个法制是完全不同的。中国古代法家的那种法制实际上还是立足于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观点之上的,而儒家的伦理道德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没有法家是不行的,那是纸上谈兵。孔孟之道太书生气,它不能够贯彻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所以谈到传统文化,儒家和法家是分不开的。 有这么一句话:“百代皆行秦政制”,也就是说每个朝代都是搞的秦始皇的那套政治制度。但是从汉代以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除了法家那一套以外,统治者意识到,不能没有儒家,单靠刑法和暴力是无法统治一个国家的,一个国家除了有暴力以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