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书法提升学生人文底蕴
以书法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
【摘 要】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笔者认为,书法能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观点,增加人文积淀,提高审美情趣,更好地激发爱国情怀,从而综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
【关键词】书法;学生;人文底蕴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6-0125-03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逐步形成的适合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人文底蕴,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沉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熊秉明先生曾经提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个观点得到书法界的赞同与推崇,在书法界有很大影响。由此可见,书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以书法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是可行的。
一、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中国古代哲学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并不容易理解,特别是外国学者,在极少接触中国文化情况下去理解诸如“知白守黑”“阴阳”等是十分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书法,理解中国一些基本的哲学观点。
1. 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道法自然”
中国文字起源多取自于自然界之中,古汉字中的象形字最为典型。1984年上映,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彩色动画片《三十六个字》就很形象地讲解了中国文字“道法自然”而后成文字的过程。我国古文字中有一种篆体字,笔画作鸟形,文字和鸟形融为一体。还有一种篆书笔画蜿蜒盘区,中部鼓起,首位出突,就像虫类身体,被称为“鸟虫篆”。蔡邕在《篆势》中就用龟文、龙鳞、虫蛇、波涛、鹰鸟、鸿鹄等大自然的物象比拟篆书。催瑷在《草书势》中用鸟兽、连珠、螳螂、山峰、腾蛇、波涛来比拟草书。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与颜真卿行书作品《蔡侄文稿》分别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和天下第二行书,都是因为这两幅作品都是真性情的自我流露。《兰亭序》是作者与友人雅会小酌后即兴所书,后世赞其书法“点画秀美,行气流畅”“漂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再书也比原作逊色;颜作《祭侄稿》是追祭因反抗安禄山遭杀害的从侄而书,悲愤激昂心情见于笔端。以及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行书作品,都是书法“道法自然”的顶峰之作。清代书法家翁方纲甚至认为“世间无物非草书”。在教学书法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鉴赏书法,明白书法的“道法自然”,加深对“道法自然”的理解。
2. 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阴阳”学说
辩证思维是中国哲学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阴阳对立统一观。“阴阳说”形象地体现和理解中华民族辩证哲学,并形成了对世间万物认识的特殊思维方式。书法作为中国文化重要一部分,?Α耙跹簟毖?说有较强的渗透。
“阴阳”学说首先表现在书法笔法上。书法笔法讲究“方圆”,方则阳,圆则阴;书法笔法的“藏露”,露则为阳,藏为阴。还有“曲直”“粗细”“向背”“中侧”“快慢”等,互为阴阳。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对笔法的领会、练习、创作过程中,作者要处理好各种矛盾的关系,使阴阳互动,和谐统一,最终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例如书法中的“计白当黑”“黑处是字,白处也是字”,没有练习过书法或国画的人就难以理解,写书法不单要能理解,还要应用才能写好书法。“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生”,黑白的搭配可以讲究均匀,也可以作“疏能跑马,密不透风”,总之疏密处理要恰当而不机械,相互促进,恰到好处,达到阴阳平衡。“计白当黑”也可以说是对老子“知白守黑”的另一种理解。书法中体现“阴阳说”还有诸如“浓淡”“干湿”“奇正”“顺逆”“疏密”“巧拙”等等,十分丰富,学习书法后,对“阴阳”理解更高。
3. 书法可以让学生理解中庸之道
《三字经》中句“中不偏,庸不易”,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即不偏不倚,既不过度,也不要不及,达到中庸和谐。
书法结字,讲究笔画长短搭配,有的字笔画长一分则嫌过,短一分则不足,即“过犹不及”。例如“三”字的楷书法,三横长短比例要协调才能体现书法美。也讲究笔画出息搭配,要“肥而不腻,瘦而不削”,否则如“墨猪”,如“死蛇挂树”。书法布局也要守中,即“行气”,楷书章法强调工整,每字风格一致,一行下来重心一致,不偏不倚。行草作品更讲究“行气”,看似整行弯曲摇摆,实则守中,如果偏离中线,就会出现不和谐的布局。学生在练习书法、创作书法的过程中,以“中庸”的思想加以渗透,以书法解释、学习中庸思想。
二、书法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积淀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