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学习再学习
李笑来
来源: HYPERLINK http://xiaolai.li/ http://xiaolai.li/
前言
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学习,包括但绝不仅仅限于学校里的学习,我们所说的学习是更为广义的一种日常活动。走路、说话、用筷子、游泳、开车……都需要学习;即便是这样基本的技能,也有人学得好,也有很多人学不明白。至关重要的是,连学习本身都需要学习,所以我才用这么个标题:『学习学习再学习』——第一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学习是名词,第三个学习是动词。
(最近用超快的速度学会了使用Sketch3,并且用它设计了一款快要诞生的APP……于是,想起来这个差不多被遗忘了的系列,重新写过罢。)
学习意识
拿开车做个类比,一个人就算买来最贵的车,拥有最高级、最完善的安全设备,可如若他没有“安全意识”的话,那些外在的东西其实统统没用。
曾听一朋友转述一场车祸:那年他坐着新买的宝马X5在高速上被人追尾……他的司机很有经验,下了车,没有任何犹豫,拖着我那朋友迅速爬过栏杆离开公路……一分钟都不到的时间里,后面的车冲过来,撞上,再后面还有车撞上来,他们俩的车都直接报废了……对我那位朋友来说,这体验就是“死里逃生”——他根本就没有那个意识,当时还心疼车,下了车还想骂人,若不是他的司机二话不说就把他拖出高速公路,那岂不是车毁了人也要亡?幸亏那位司机有足够的“安全意识”!
“意识问题”就是如此重要,有没有那个“意识”往往产生天壤之别。
同样,在关键时刻,有学习意识的人,与没有学习意识、或者学习意识相对比较弱的人,总是有着天壤之别,无论是在选择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是如此。人生就是由选择与行动构成,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如此巨大,也就并不奇怪了。
进步就是摆脱负递归的过程
递归,是个数学概念——如果一个函数可以调用自己,那么它叫递归函数。生活中也有很多经典的递归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道,老道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道,老道讲故事:从前……”
这个故事在不断地调用自己,所以是个递归故事。
生活中的很多重要困境也是递归的:
你去找工作,人家问你有没有工作经验……于是,负递归出现了:你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找不到工作;你找不到工作,所以你就没有工作经验;你没有工作经验……
另外一个例子:
你去银行贷款,人家问你有没有资产抵押……于是,负递归出现了:你没有可抵押的资产,所以你不可能获得贷款;你不可能获得贷款,你就做不了生意,于是你不可能赚得可抵押的资产……
成功者越来越成功是一种正递归循环:如果你成功过,下一次你将更容易成功,因为上一次成功为你积累了真正的成功经验。学习这事儿也一样,如果你学成、学精过某样东西,那过程、那结果,将是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反过来,平庸者无法突破,是身处一种负递归:因为没有成功的先例,所以只能继续平庸。很多人之所以可悲,就是因为到了这般田地,到了这般岁数,从未学成、学精过任何东西……所以,他们永远只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却从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也没有任何可供参照的过往经验——牢牢地被套在死循环当中。
人人都是『终生学习者』
学习其实是每个人的本能,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可能要做的事情——只不过学习能力各不相同而已。
即便那些声称讨厌学习的人,也可能迅速学习——当然,前提是那能学来的东西在他的学习能力范围内。嗯,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时候我们看到有些人『学坏比学好快』的原因。
所以说,『终生学习』其实是实在没必要鼓吹的概念,因为无论是谁都注定是终生学习者,区别只在于学习能力——虽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可谓天壤之别。
热爱学习是正确选择
既然人们反正一生都在学习、都要学习,那么,很明显『热爱学习』才是划算的,可为什么更多人『厌倦学习』呢?
心理学上来讲,那些『厌倦学习』的人,是倾向于悲观的,某种意义上这是基因所决定的——他们忘记痛苦的能力太弱;他们记住了太多痛苦,乃至于无法想象长远的快乐。
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站在未来的角度来看,必定是极端落后的,甚至是愚昧的——在增加学习者的痛苦,让他们厌倦学习方面,现有的和过往的教育体制都成效极其卓越:教的东西不一定真对,衡量学生能力和成绩的方法一定有误,对学生的未来根本无法负责却又信誓旦旦地声称『都是为了你好』……罄竹难书。
然而,要知道『忘记痛苦』也是一种能力,并且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从生物学上来讲,女人们要是没有在基因里就内置了『忘记痛苦』的能力,二胎就不大可能普遍存在——『忘记痛苦』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甚至是人类繁衍的基础。
那些乐观的人,本质上来看,就是把痛苦抛在身后的能力比悲观的人强。他们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积极向上快乐幸福的事上,而不是消极被动忧伤痛苦的事儿上。于是,在学习方面,乐观的人会有更多的尝试,更多的突破;而悲观的人,害怕失败,驻足不前,只去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