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晋国服饰看晋文化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晋国服饰看晋文化影响

从晋国服饰看晋文化的影响   衣食住行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历来为社会、民族和国家所关注,而“衣”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标识之一,尤为人们所重视,并赋予其超越穿戴佩挂之上的、甚至上层建筑领域的特殊社会意义。如《史记?历书》就提出:“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将服色变化上升到国家层面;耳熟能详的蒙学经典《千字文》中更是写到:“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将服饰发明推崇到与文字创造同等尊贵的地位。传统文化甚至将其作为古中国与周边少数民族相比较而言,文明开化的显赫特色而大为赞赏:“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礼记?王制》)”“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左传?定公十年》孔颖达疏)”,此谓华夏之名之由来。其中,源远流长的晋国文化乃至三晋文化鉴于“晋固为诸侯盟主,未有先晋者也(《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晋一直在东方国家中占首位,晋也罢,三家分晋也罢,并未改变这种基本格局(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而发育延伸成为中华文化总根系中的“直根”,同样,晋国服饰作为晋与三晋文化的载体之一,在引领东周春秋及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服饰发展上,彰显出“以正诸华(《左传?襄公十一年》)”,领袖群伦,成风化俗的文化自信和独特魅力。      从文献史料看晋国服饰   关于晋国服饰的记载散见于《诗经》《左传》《国语》《墨子》《孟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先秦文献。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反映色彩纹饰类。主要有“素衣朱?q,从子于沃.....素衣朱绣,从子于鹄(《诗经?唐风?扬之水》)”。“子(晋襄公)墨衰?(孝服)……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大子帅师,公衣之偏衣(左右两色的衣服)(《左传?闵公二年》)”“夫绛之富商……金玉其车,文错其服(《国语?晋语八》)”“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晋灵公好狗,筑狗圈于曲沃,衣之绣(《郁离子?晋灵公好狗》)”等。二是反映质地材料款式类。主要有“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羔裘豹?,自我人究究(《诗经?唐风?羔裘》)”“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诗经?魏风?葛屦》)”“昔者,晋文公大布之衣,??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国,其国治(《墨子?公孟》)”等。三是反映多寡繁简类。主要有“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诗经?唐风?无衣》)”“子有衣裳,弗曳弗娄(《诗经?唐风?山有枢》)”“宣子……盛服将朝(《左传?宣公二年》)”“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尹文子?大道上》)”等。   从考古发现看晋国服饰   考古发现的晋国服饰主要集中于铜器、玉器、陶范、陶俑等出土文物上,均以装饰形式出现,涉及人物情景有攻战、竞射、乐舞、狩猎、采桑、投壶、出行、驯兽、陪侍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几种不同的服饰类型,而不同场景下的着装衣饰也有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1959年―1963年,侯马“晋国遗址”的铸铜作坊遗址清理出土了30000余件陶范,其中能辨认器型的有1000余件,能组成配套又能复原器型的100余件,能够反映晋人服饰的人形范10件。比较典型的有半侧身女雕像外范(下半部残缺),图案衣着为右衽和尚领上衣,并显有条形纹饰。另有一组五?K合范的浮雕立人像,身着右衽和尚领齐膝连衣裙,腰系长带,打成斜角相对的结,衣裙细腰,向下渐成喇叭口,饰有斜角雷纹。还有一组五块合范的整套跪状武士像雕塑外范,齐膝连衣,上半部分刻有云纹及填圆点纹装饰,背部插剑,下半部分装饰有勾连“T”纹,用雷纹衬底,腰部有长带在前系结,两个短穗下垂,鞋底饰有方格花纹……上述人形陶范,为我们提供了春秋中期到晚期晋国人的服饰资料实物,参照文献资料和曲沃晋侯墓出土文物,我们大体可以将晋国服饰的款式分为三类:一是早期以上衣下裳的服饰类型为主流,衣、裳分体,下裳两侧开衩,不相连缀。二是中后期,主要是春秋时期,则在左襟前后开片后缝合,上衣下裳合体并连,宽衣博带,绕身系扎的深衣流行开来。深衣分直裾和曲裾式。曲裾深衣为下摆齐足曳地或齐膝的长袍,穿着简约而不失华贵。在竞射、乐舞、采桑、加冠、投壶、出行等日常仪礼和宴乐类活动中,因大多于室内或近郊举行,穿着普遍选用长袍深衣,束腰,或佩剑,或素面或窄衽镶边,颇显典雅脱俗。直裾深衣一般为齐膝短袍,更适用于从戎,在攻战场景中多有发现,穿着上下连体的短袍深衣,其对下肢束缚较小,行动便捷,考古大家张颔先生在其《侯马出土陶范歌并序》一诗中所描述的“僮竖?V褐无裳裾,‘下士’腰中服剑匕”,便是指此类服饰。三是上衫下裤的着服形式。在泛舟射猎时,多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