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文化差异浅谈英汉习语对应关系.docVIP

从中西文化差异浅谈英汉习语对应关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中西文化差异浅谈英汉习语对应关系

从中西文化差异浅谈英汉习语的对应关系   【摘要】习语是语言的精华,而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形成的英汉习语往往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不同国家的习语记录了不同国家的历史,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经济生活,透视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英汉习语在表达和内涵上呈现出对应性、半对应性和非对应性。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 不对应 不完全对应 完全对应   【中图分类号】H3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2      习惯用语(idioms),简称习语,是种固定的表达法,又叫做set phrases, 其真正意思往往不同于其组成部分的每个单词,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使用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独到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也是构成语言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辞海》(1989 年) 说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语、歇后语等”。众所周知, 语言是文化交际最主要的手段,而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的浓缩,比其他语言单位更能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及历史。因此掌握被大家都认同的习语对于学习英语来说非常关键。      1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   英汉习语都是在语言的长期使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汉语习语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同样,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历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结合结构和修辞方法与英美文化密切相关,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表现为:   (1)生存环境的差异,例如: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的英国渔业十分发达,因而,英语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航海的习语,然而中国人对航海知识所知甚少。   (2)习俗差异,英汉习俗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   (3)宗教信仰方面差异,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对中国的影响很明显,汉语中很多习语是来自佛教文化,比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而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圣经》上的典故等也就成了经常出现的习语,比如cast pearls before swine明珠暗投,对牛弹琴----把珍贵的东西送给不识货的人;sow the wind and reap the whirlwind 恶有恶报。   (4)历史典故的差异,由于两种文化各有自己的历史背景,由此而来的习语也各不相同。中国的此类习语有如 “名落孙山”、“叶公好龙”“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而英语中有如Achilles’s heel(唯一致命弱点)、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这些都不能单纯的从字面上理解其意思。   英汉民族虽背景不同、环境信仰各异, 但相似的生活经历、对自然界的某些共同感受和认识使得一些习语表现出某些相似的文化特征, 在性质上有其共同的特点。      2 英语习语的对应关系   英汉习语的某些共通性和差异性在体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方面可分为三种关系类型: 完全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非对应关系。   2.1 完全对应关系   所谓对应关系, 是指英汉习语在意义、形象、用法或风格上是相应一致的。尽管英汉两个民族在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着一些相同或相认的习语,它们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   2.1.1 英汉习语对应的巧合   由于英汉文化上存在某些相似之处,所以表达这些相似内容的习语,在语义和形象上就巧合地彼此对应、相一致。比如:英语习语“Walls have ears”和“隔墙有耳”,在形象上和意义上都十分相似。两个习语都是指“秘密商量事情被人偷听”。有了同样的含义和形象,他们便可以看作等效习语,翻译时可以互换互译。其他的例子还有:“了如指掌”learn something like the palm of one’s hand,“面如土色”as pale as ashes,“血浓于水”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眼大肚小”one’s belly is bigger than one’s eye. 如汉语中有“坏蛋”, 英语中有相应的“巧合”的“bad egg”。再如在汉语中形容黑常说“象煤一样黑”, 说一个人狡猾常说“象狐狸一样狡猾”。英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