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网络)
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摘要:采用感官审评、色差分析、SDE法结合GC/MS分析,以及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素坯→一窨→二窨→三窨→提花)感官品质、色泽、香气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加工进程,除三窨总分略低于二窨,其他工序逐步增加;三窨后色相角显著变小(P0.05)。蜡梅花茶主要香气物质是乙酸苄酯、2-氨基苯甲酸-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酯、水杨酸甲酯、苯甲醇、芳樟醇、别罗勒烯、萘、α-紫罗酮;加工过程中,酯类和醇类相对含量先增后降,二窨最高(P0.01);酮类变化不明显;提花后萜烯类显著增加(P0.05)。与素坯相比,三窨后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二窨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氨基酸无明显变化。蜡梅花茶宜采用2次连续窨花1次提花工艺。
关键词:蜡梅;蜡梅花茶;加工;品质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是我国特有园林观赏植物,蜡梅花冬季开放,花香气清新淡雅,幽香持久[1],是窨制花茶的理想材料。目前四川、重庆、湖北、福建等省已经开发出蜡梅花茶,丰富了花茶的品类。袁林颖、庞晓莉等[2-3]围绕蜡梅花茶加工的关键技术开展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窨制技术,但未见关于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的报道。本文采用SDE结合GC/MS分析、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色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感官品质和色泽、香气成分、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完善加工工艺,提高蜡梅花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茶坯为湖北宣恩县昌臣茶叶有限公司2008年9月生产的烘青绿茶(鲜叶标准为一芽一二叶),在-18℃保存;蜡梅花于2009年1月26日采自华中农业大学校内,品种为中花类乔种,内被片紫色条纹较多,中被片长15?mm左右
1.2 方法
1.2.1 样品的制备
蜡梅花茶加工工艺流程为:素坯→一窨→二窨→三窨→提花,对每道工序取样,重复3次。窨制条件为:温度15℃,时间24?h,总配花量100%,各窨次配花量之比为5︰3︰2,提花配花量为2%。第一和第二窨为连窨,一窨结束后起花,不复火,直接进入第二窨,第二窨结束后,起花,在75℃烘箱内干燥45
香精油提取:同时蒸馏萃取(SDE)法[5],将茶样粉碎后,过0.355?mm筛,称取50?g放于3?L圆底烧瓶,加内标癸酸乙酯2?mL(将1?μL癸酸乙酯溶解在100?mL无水乙醚中),再加沸水1?L,提取1?h,然后将无水硫酸钠放于乙醚溶液中,脱水24?h,再在通风橱中用氮气浓缩乙醚溶液,得到1~1.5?mL香精油溶液,待测。
1.2.2 分析方法
茶叶感官品质:参考绿茶审评程序及绿茶和花茶审评术语进行感官审评[6],选择条索、干茶色泽、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六个审评因子,各因子权重分别为15%、15%、40%、5%、20%和5%;水分测定参照GB/T 8304—2002,茶多酚测定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5],氨基酸测定采用茚三酮比色法[5];可溶性糖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5];叶绿素测定采用混合液法[7];干茶色泽测定采用色差计法[7]。
香气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race GC-PolarisQ MS,美国Thermo)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HP-5MS(25?m×0.25?mm,DF=0.33?μm),升温程序:起始柱温40℃,保持10?min,以2℃/min升至180℃,保持5?min,再以5℃/min升至220℃,保持3?min,再以10℃/min升至250℃,保持10?min。载气为He,流量为1?mL/min,进样室温度为250℃,进样量为1?μL。质谱条件:E1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阱温度230℃,质量扫描范围30~500
1.3 数据分析
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对影响显著的指标进行LSD(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多重比较,显著性水平设为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感官品质的变化
加工过程各茶样感官审评结果见表1,在加工过程中,从素坯到二窨,茶叶条索得分相同,三窨后茶坯条索变粗,色泽变暗;二窨以后,各茶样香气得分均在90分以上,明显高于一窨,三窨与二窨相比,香气得分没有变化,说明三窨并没有改善香气品质,而提花后香气得分增加,表明提花工艺有利于改善香气品质,增加鲜灵度;各茶样汤色和叶底得分变化不大,二窨后滋味得分均在90分以上。提花茶样总分最高,二窨茶样略高于三窨。
表1 蜡梅花茶加工过程各茶样感官审结果
Table 1 Organoleptic appreciation on the samples during processing of chimonanthus tea
审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