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开展情报工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如何开展情报工作   当提到“情报”二字的时候,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是“007”“克格勃”“中情局”“摩萨德”等。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情报活动,情报与间谍并非舶来品。史书《左传》中记载有“女艾谍浇”,即夏朝第六代王少康在复国的过程中使用间谍女艾刺探情报、战胜对手之事。《孙子兵法》中有《用间》篇,将间谍分成“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类。 早期的情报活动   在古代汉语中,“间”和“谍”都有刺探情报之意,但是“间”一般指小的窃密活动,“谍”则指大的窃密活动。《大戴礼记?千乘》中有“以中情出,小曰间,大曰谍”之说,意为透露了国中情报的,情节轻微的罪名定作“间”,情节严重的定作“谍”。“间谍”作为一个词,首次出现在兵书《六韬》中,指军队中负责收集情报的机构,而且机构内部存在明确的职能分工。其中,“耳目七人,主往来听言视变,览四方之事,军中之情”,即负责刺探情报,听风声、观动静,察明天下形势,了解敌军情况;“羽翼四人,主扬威名,震远方,摇动四境,以弱敌心”,即负责造势宣扬将帅的威名,以震骇远方、动摇邻国,削弱敌军军心;“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即负责察明敌方奸佞,刺探敌国变乱,操纵敌国民心,观察敌人意图。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兵燹不断,各国之间的情报活动频繁。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在军队中设立“候正”一职,管理“斥候”。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将“候正”解释为“军中主管侦探谍报者”。战国时期,间谍活跃于历史舞台之上。著名的“长平之战”中,“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正是秦国间谍散布的谣言,促成了赵括代替廉颇成为赵军主将,成为秦国战胜赵国的转折点。战国末期,秦王派间谍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诬陷李牧谋反,致使赵王杀李牧,自毁长城。   可见,先秦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专职情报人员,并且建立有结构严密、分工明确的情报组织。虽然情报工作在各诸侯国的发展并不平衡,但是,先秦的间谍活动领域比较广泛,不仅局限于军事斗争,还经常用于外交领域。   秦汉作为大一统王朝,内政相对稳定,但是和匈奴等少数民族政权时有军事冲突。因此,这一时期谍报活动的活跃领域从军事转向外交,或者说从战术性情报工作转向战略性情报工作。两汉政府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在游牧民族间利用间谍活动进行多方分化瓦解,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如张骞、苏武、班超等出使西域的活动。 政治特务机构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情报工作的基本社会功能趋于完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现了有组织的反间谍机构和活动。三国时期,吴国在边境设有“刺奸屯”,每屯有屯兵5人、贼曹(即屯长)1人。刺奸屯负责边境的反间谍活动和军事报警等任务,这是有史可考的我国最早的反间谍组织。二是出现了专门的政治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政治控制。魏武帝曹操生性多疑,为了维护统治,侦控臣下的言行,以“霸府”中地位较低的幕僚人员为主,设立秘密特务机构“校事”。校事为最高统治者充当耳目,负责监察百官及吏民。到曹丕为帝时,发展到“上察百官,下摄众司,官无局业,职无分限,随意任情,唯心所造,法造于笔端,不依科诏,狱成于门下,不顾复讯”的猖獗局面。东吴也设有类似性质的特务机构,孙权任命吕壹为中书典校郎,负责“举罪纠非”,监视百官与臣民。吕壹等凭借手中的侦察权力,毁谤大臣,排陷无辜,甚至宰相顾雍、左将军朱据都成为其排挤陷害的对象,因此“吏民皆以之为害”。自三国时期开始的对臣民的政治监控机制,被后来历代王朝所承袭,成为情报机构的一项基本职能。 《入跸图》画面右侧上为锦衣卫将军   隋唐之后,我国情报机构设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禁卫军中设置间谍组织。如隋朝的左右武候府和左右虞候开府均有“掌斥候,伺非常”的职能。北宋的皇城司、明朝的锦衣卫也都是在禁军中设立谍报组织的典型。   北宋伊始,人心未安,各割据政权还未荡平,国土还未统一,天下还未太平。宋太祖“恐有大奸阴谋无状,所以躬自选择左右亲信之人,使之周流民间,密行伺察”。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及时掌握各方动态,将各种不安因素消灭于襁褓之中。皇城司作为宫禁宿卫,自然深受皇帝信赖。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天圣三年(1025),“东上门使、会州刺使王遵度领皇城司,遣卒刺事。有沈吉者,告贾人张化等为契丹间谍,即捕系本司狱,所连逮甚众”。这是北宋时期非常典型的一起间谍案件。 “三厂一卫”   明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把负责皇帝警卫的“仪鸾司”改置为“锦衣卫”,全称为“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锦衣卫成立后,设指挥使一人,正三品,统率包括将军、力士、校尉等官卒1500多人;还添设了专门的法庭和监狱,主要职责为“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明英宗复辟后,更是纵容、利用锦衣卫,“虑廷臣党比,欲知外事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